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2
www.89xue.com
4.① 0.52中的2在( )位,表示( ),在0.52的末尾添上三个0后,2在( )位,表示( )。
② 0.300里有( )个( )、( )个( )和( )个( )。0.3里有( )个( )。
③ 0.230里有( )个( )、( )个( )和( )个( ),0.23里有( )个( )和( )个( )。
5.按要求写小数。①所有的0都能去掉。②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③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形式灵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从多个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概括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与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进一步发展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实践了寓猜想、验证于活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课前调查,密切联系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例如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调查和收集现实生活中末尾有0的小数实例,并在自己搜集的大量材料中尝试发现小数的性质,使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充分地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主动探索,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这节课,我把“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猜想、验证和应用的过程’,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为课前预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也努力地突出这一点,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力图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领悟到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兴趣和丰富情感基础上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课内学习的内动力。而创设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涂出4/10、40/100 ,发现0.4=0.40后,观察这组数据特点,让学生大胆猜想,还有哪些数相等?0.1还有可能等于什么数?激起了学生兴趣,并抛出问题:“这可真是个有趣的现象,这是偶然的吗?下面,让我们用0.30和0.3、0.20和0.2论证一下?”在富有激情的感召下,在极具挑战的问题前,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精彩的创意岂不源源不断地迸发,蓬蓬勃勃地绽放?
第3课时
一、回顾复习 基本练习
1.故事导入
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口渴了,唐僧拿出三根标有:0.2米、0.20米、0.200米长的甘蔗,想分给三个徒弟,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就拿走了标有“0.200米”甘蔗。沙和尚不服气,就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给大师兄吃。”悟空却只是笑了笑,就对沙和尚悄悄耳语。
请同学们猜一猜,孙悟空会对沙和尚说什么?
(学生回答:三根一样长)
如何知道它们是一样长的?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并解答)
谈话: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表现的和孙悟空一样聪明,能又快又准确的把下面的数对号入座吗?
2.自主练习第7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用了什么知识)
3.自主练习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