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反思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咱们先来猜个谜语,怎么样?听好了。谜面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生想了一会儿说:草莓。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你想,羊是吃草的,羊来了,草不就没有了吗?所以是草莓。
师:再猜一个,怎么样?草地上有一群羊,突然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生齐声说:杨梅。
师:为什么第一个谜语我们要仔细思考,而第二个谜语很快就猜到了呢?
生:因为第二个谜语与第一个很相似。
师:说得真好,有了解决一种问题的经验,就可以用这种经验解决类似的问题,生活中是这样,在我们数学探究中也是这样。
师:看来大家的精神状态很不错,那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起疑导思
师:同学们,十一玩得很愉快吧!去过公园吗?来,让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播放公园喷水头正在给草地浇水的场面)
师:到了公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喷水头正在浇灌草地。
师:你能提出一两个数学问题吗?
生1:喷水头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
生2:喷水头旋转一周的周长是多少?
生3:水撒了有多远?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从生活的情境出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这些问题都很好!求水撒了有多远?实际是求(半径),我们学过。求周长我们也学过。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好吗?
师:刚才有的同学看到喷水头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形,求浇灌部分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呢?
生:比如说图中浇灌的草地占的位置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的面积。说得真好!
师:继续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圆的面积越来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水喷得远了,也就是半径长了,当然面积也就大了。
师:看来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是有关的。
[设计意图:数学新课程“强调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加以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与方法,应该说是北师版教材坚持新课程理念的一大特点,它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数学化特征。情境使学生产生“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的疑问,学生平静的水面泛起浪花,并急于想解决问题,对问题的思索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点燃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热情,为进一步寻找解决策略明确了方向。]
(二)首次探究 自主估算 巧设玄机
师: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到底有什么关系?用什么办法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成:圆的面积—?—半径)
生:我们在学习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时,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圆周率。如果能找出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也许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办法好。是啊!如果能找出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也许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按你的办法办。
师:这儿有两个圆,一个半径是(1厘米),另一个半径是(2厘米)。任选一个你能估出它的面积吗?
生1:半径1厘米的圆,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
生2:我估计半径1厘米的圆,面积没有4平方厘米多。
师: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2:把学习纸对着亮处,后面的方格映过来,就看出来了。
师:哦,原来你是看着正面的圆,还能想到了后面的方格。看样子,方格还很有作用的。有估计半径2厘米圆的吗?
生3:我估计半径2厘米的圆,面积大约有12平方厘米。
师:刚才的一个同学认为方格很有作用。那请大家翻到学习纸的背面,方格纸中有两个与正面面积相等的两个圆。谁来说说这里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每个方格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再来估一下,你选择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