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投影显示)市售过氧乙酸\[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
名称 质量分数
过氧乙酸 40%
水 55%
双氧水 5%
此信息表明的含义有哪些?
学生: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表示每10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含4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55份质量的水和5份质量的双氧水。
复习旧知拓展视野。
教师:你们回答得很不错!同学们,我们家住农村,你们在家有没有看到过父母在种地时选种的过程啊?
教师: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
学生:(不少同学)见过。
学生:好像是先要配什么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就把好种子选出来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配的是什么药水啊?
教师:其实,他们配的药水只不过是盐水,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通常是16%的。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药水时帮帮父母呢?
学生:不知道!
学生:当然想了!
选种子的药水原来是盐水!学生顿悟。紧接着教师再抛出一个新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环节。
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选种液。在此之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
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
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
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
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自学能力。
教师:下面我们开始用第一种方案配制该选种液:请你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
师生一起:计算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学生思考、计算;师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教师:(板书)
解:已知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 ,
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16%=8 g
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8 g=42 g
答: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42克,食盐8克。
讲练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师:我们已经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下面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
不纸上谈兵,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