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经过如何?学习本课我们应该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整理如下: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播放一段音像资料,同时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看完录像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贸易的手段未达目的之后,就开始偷运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第二个问题归纳出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不错哦
(点评: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探究性问题涉及,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提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等办法。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教师然后 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个体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组织同桌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