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与练» 正文

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与练

[07-17 21:25:38]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702
摘要:www.89xue.com(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
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www.89xue.com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易混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坊与市   秦汉时,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唐初两者有严格的区分。按唐制,两京及诸州、县治所在的城市,始准设市,长安有东、西二市,洛阳有南、北、西三市都是当时著名的市。市设市令、市丞掌管交易,凡买卖均须立契约,不立契约者为违法。市内店铺一般临街而设,鳞次栉比,出售同类商品的店铺集中在一起。因而有笔行、铁行、肉行等不同的名称。市内按规定时间集散。以后坊市制度逐渐突破:一是坊与市的区别渐消,坊内亦出现商店;二是夜市广泛出现,突破了市场集散的时间限制,三是市的设置不限于州县治所,凡为“要路”而交易繁者皆可设市,且民间也有许多自发的市。   二、中国古代的城与市   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城市”是由“城”──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城以盛民也”,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为此,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面积多达几到几十平方千米,城内有大片农田、园圃等。城的数量也相当多,遍及全国。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等级地位。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也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三、明清时期两大商帮(徽商与晋商)的比较  

商帮 徽商 晋商 三个 不同 阶段 比较 起家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盐业致富 发展 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 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 兴盛   经营典当,走出国门 经营票号,走出国门 相同 之处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