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与练
[07-17 21:25:38]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702次
摘要:】B 2.(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商鞅变法是提出并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出现了工商皆本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以瓦解。故只有D表述错误。 【答案】D 【同步训练】 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hellip。
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B 2.(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商鞅变法是提出并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出现了工商皆本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以瓦解。故只有D表述错误。 【答案】D 【同步训练】 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 )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④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www.89xue.com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4.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5.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 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人仕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6.江西省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期,涌现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是晋商和闽商 7.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 ) ①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 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 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
】B 2.(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商鞅变法是提出并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出现了工商皆本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以瓦解。故只有D表述错误。 【答案】D 【同步训练】 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 )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④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www.89xue.com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4.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5.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 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人仕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6.江西省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期,涌现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是晋商和闽商 7.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 ) ①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 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 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导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