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与练
[07-17 21:28:57]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二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697次
摘要:】 薄伽丘“绿鹅的故事” 从前,在佛罗伦萨城里有个男子,名叫腓力·巴杜奇,他出身微贱,但是手里着实有钱,也很懂得处世立身之道。他有一个妻子,彼此相亲相爱,互相体贴关怀,从无一言半语的龃龉。只是人生难免一死,他那位贤德的太太后来不幸去世,只留给他一个将近两岁的亲生儿子。丧偶的不幸使他哀痛欲绝,逾于常情。他发誓抛弃红尘、去侍奉天主,并且决定带他的幼儿跟他一起修行。他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与他一样的人──专心侍奉上帝、没有任何杂念。于是他把儿子与外界隔离开来,以避免一切诱惑。 光阴如箭,腓力已是个老头儿,那孩子也有十八岁了。有一天,腓力正要下山,那孩子问他到哪儿去。腓力告诉了他,那孩子。
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与练,标签:高二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 薄伽丘“绿鹅的故事” 从前,在佛罗伦萨城里有个男子,名叫腓力·巴杜奇,他出身微贱,但是手里着实有钱,也很懂得处世立身之道。他有一个妻子,彼此相亲相爱,互相体贴关怀,从无一言半语的龃龉。只是人生难免一死,他那位贤德的太太后来不幸去世,只留给他一个将近两岁的亲生儿子。丧偶的不幸使他哀痛欲绝,逾于常情。他发誓抛弃红尘、去侍奉天主,并且决定带他的幼儿跟他一起修行。他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与他一样的人──专心侍奉上帝、没有任何杂念。于是他把儿子与外界隔离开来,以避免一切诱惑。 光阴如箭,腓力已是个老头儿,那孩子也有十八岁了。有一天,腓力正要下山,那孩子问他到哪儿去。腓力告诉了他,那孩子就说:“爸爸,你现在年事已高。何不把我带到佛罗伦萨去见见你那班天主的信徒呢?想我正年青力壮,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派我下山去。” 这位老人家觉得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又看他平时侍奉天主十分勤谨,认为即使让他到那浮华世界里去走一遭,谅必也不致迷失本性了。那小伙子看见城里全是什么皇宫啊,邸宅啊,教堂啊,而这些都是他生平从未见识过的,所以惊奇得了不得,一路上禁不住向父亲问长问短。 父子俩就这样一个尽问、一个尽答,一路行来,可巧遇见一队衣服华丽、年青漂亮的姑娘迎面走来──原来是刚刚参加婚礼回来的女宾。那小伙子一看见她们,立即就问父亲:“爸爸,这是什么?” 那老子不愿意让他的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只说:“它们叫做‘绿鹅’。说也奇怪,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像公牛啊,马儿啊,驴子啊,金钱啊,他全都不曾留意,这会儿却冷不防对他的老子这么说:“啊,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那老头儿这时候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他深悔自己不该把儿子带到佛罗伦萨来…… 【同步训练】
1.著名画家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这一绘画特点体现了
www.89xue.com A.教权主义 B.人文主义 C.神权主义 D.理性主义 2.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强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玩弄权术,不计采用什么手段。这一思想被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这种主张适应了 A.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需要 B.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C.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需要 D.资产阶级进行殖民掠夺的理论需要 3.中西文化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4.小说《巨人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这里“重新恢复”的“真理”是指 A.专制主义思想 B.自由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5.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彻底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6.有人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这种观点反映了哪一时期人类思想的进步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B.罢黜百家和智者运动 C.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8.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第12期《电影文学》是这样浅析彼特拉克《歌集》的:《歌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彼特拉克的代表作。这本诗集,奠定了诗人在意大利和西方文学史中的卓越地位,而被称为“桂冠诗人”和“意大利诗歌之父”。《歌集》是诗人一部独特的“诗体日记”,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部分,主要表现诗人对劳拉的爱,塑造了十分完美的劳拉形象,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劳拉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彼特拉克成为“人文主义之父”的理由。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指哪些人?他们对文艺复兴有什么贡献? 9.阅读下列材料: 2009年2月25日(信力建)《马丁?路德的意义》:“说到马丁·路德的意义,我们认为他既是宗教改革的先锋,又是思想解放的先驱。……马丁?路德就是这样的时代火种。欧洲巨变,始于十五、六世纪之三大变革,即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国家主义。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以说是开欧洲近代化之先河,破旧立新,称之为救星火种,实不为过。”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马丁·路德“既是宗教改革的先锋,又是思想解放的先驱”?
】 薄伽丘“绿鹅的故事” 从前,在佛罗伦萨城里有个男子,名叫腓力·巴杜奇,他出身微贱,但是手里着实有钱,也很懂得处世立身之道。他有一个妻子,彼此相亲相爱,互相体贴关怀,从无一言半语的龃龉。只是人生难免一死,他那位贤德的太太后来不幸去世,只留给他一个将近两岁的亲生儿子。丧偶的不幸使他哀痛欲绝,逾于常情。他发誓抛弃红尘、去侍奉天主,并且决定带他的幼儿跟他一起修行。他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与他一样的人──专心侍奉上帝、没有任何杂念。于是他把儿子与外界隔离开来,以避免一切诱惑。 光阴如箭,腓力已是个老头儿,那孩子也有十八岁了。有一天,腓力正要下山,那孩子问他到哪儿去。腓力告诉了他,那孩子就说:“爸爸,你现在年事已高。何不把我带到佛罗伦萨去见见你那班天主的信徒呢?想我正年青力壮,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派我下山去。” 这位老人家觉得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又看他平时侍奉天主十分勤谨,认为即使让他到那浮华世界里去走一遭,谅必也不致迷失本性了。那小伙子看见城里全是什么皇宫啊,邸宅啊,教堂啊,而这些都是他生平从未见识过的,所以惊奇得了不得,一路上禁不住向父亲问长问短。 父子俩就这样一个尽问、一个尽答,一路行来,可巧遇见一队衣服华丽、年青漂亮的姑娘迎面走来──原来是刚刚参加婚礼回来的女宾。那小伙子一看见她们,立即就问父亲:“爸爸,这是什么?” 那老子不愿意让他的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只说:“它们叫做‘绿鹅’。说也奇怪,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像公牛啊,马儿啊,驴子啊,金钱啊,他全都不曾留意,这会儿却冷不防对他的老子这么说:“啊,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那老头儿这时候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他深悔自己不该把儿子带到佛罗伦萨来…… 【同步训练】
www.89xue.com A.教权主义 B.人文主义 C.神权主义 D.理性主义 2.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强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玩弄权术,不计采用什么手段。这一思想被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这种主张适应了 A.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需要 B.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C.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需要 D.资产阶级进行殖民掠夺的理论需要 3.中西文化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4.小说《巨人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这里“重新恢复”的“真理”是指 A.专制主义思想 B.自由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5.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彻底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6.有人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这种观点反映了哪一时期人类思想的进步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B.罢黜百家和智者运动 C.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8.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第12期《电影文学》是这样浅析彼特拉克《歌集》的:《歌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彼特拉克的代表作。这本诗集,奠定了诗人在意大利和西方文学史中的卓越地位,而被称为“桂冠诗人”和“意大利诗歌之父”。《歌集》是诗人一部独特的“诗体日记”,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部分,主要表现诗人对劳拉的爱,塑造了十分完美的劳拉形象,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劳拉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彼特拉克成为“人文主义之父”的理由。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指哪些人?他们对文艺复兴有什么贡献? 9.阅读下列材料: 2009年2月25日(信力建)《马丁?路德的意义》:“说到马丁·路德的意义,我们认为他既是宗教改革的先锋,又是思想解放的先驱。……马丁?路德就是这样的时代火种。欧洲巨变,始于十五、六世纪之三大变革,即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国家主义。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以说是开欧洲近代化之先河,破旧立新,称之为救星火种,实不为过。”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马丁·路德“既是宗教改革的先锋,又是思想解放的先驱”?
Tag:高二历史教学设计,高二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二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导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