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必修3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历史回顾
近20年来,随着航空航天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磁波信息传输技术等的深入研究,遥感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实用化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国土资源调查与环境评价及灾害监测中。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国外,开展得较好的有日本、美国、欧共体等。日本利用遥感图像编制了全国1:50000万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各国在大量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基础上,对遥感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了识别不同规模、不同亮度或对比度的滑坡和泥石流所需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分类方法,可以用GPS测量及雷达数据,监测滑坡活动可能达到的程度。
§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我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是在为山区大型工程建设或为大江大河洪涝灾害防治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湖南省率先利用遥感技术在洞庭湖地区开展了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关单位先后在雅砻江二滩电站、红水河龙滩电站、长江三峡工程、黄河龙羊峡电站、金沙江下游落渡、白鹤滩及乌东清电站库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性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从80年代中期起,又分别在宝成、宝天、成昆铁路等沿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航空摄影,为调查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危害提供了信息源。90年代起,在主干公路及铁路选线,如京九铁路沿线等也使用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90年代末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中,各省(区)都设立了专门的中小比例尺“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课题,主要是识别地质灾害微地貌类型及活动性,评价地质灾害对大型工程施工及运行的影响等。特别是近年在重大工程论证中,都开展了工程地质遥感调查工作,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向山港跨海大桥等。
www.89xue.com
§近20年的实践,摸索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即利用遥感信息源,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图像处理为辅,将重点区遥感解译成果与现场验证相结合,并利用其它非遥感资料,综合分析,多方验证。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已基本完成了示范性实验阶段,正走向全面推广的实用性阶段,在山区大型工程建设及江河湖库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遥感技术应用地质灾害调查,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成功的实例不多。充分利用航天遥感、差分干涉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其集成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是未来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体系在地质灾害监测应用中的必然发展趋势
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的含义“数字地球”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密不可分,也正改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数字地球”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概念,也是一个计算机技术综合概念,所以,课程不要求掌握的具体技术内容,只要求能够简单“了解”其基本概念,对“数字地球”的应用有所认识。下面的一段文字描述了“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
现在,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等已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数字地球”也能给我们提供丰富信息,尤其是地理信息。让我们可方便、轻松地实现我们的“旅游”愿望。只要您想看到的地方,都可以游历到,对它的自然地理状况、人文社会现象等的过去和现在“了如指掌”。你可以成为一个阅历丰富的“导游”,给别人娓娓道来各地的风土人情、逸闻轶事。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和音乐茶座,您可以在其中“尽情玩赏”。
方便的信息交流、远程医疗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也都变得极其容易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在家就可以试穿网上时装店里中意的各式时装,如果您想买下它,只需轻击一下鼠标或键盘,就有人迅速把您订购的衣服送到您家来。网上蓬蓬勃勃地开展了很多交互娱乐项目,它给了我们更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比如电子游戏,在“数字地球”时代就更真实,真正的身临其境让玩家完全置身于游戏的场景中。“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坐在家中,国事、天下事尽收眼底,并且你还可以对这些国事、天下事“说三道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