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O6→4[H]+2CH3COCOOH(丙酮酸)+能量(少量) 细胞质基质。
2.2CH3COCOOH(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线粒体
3.24[H]+6O2→+能量(大量) 线粒体
让学生将上述三个反应式左边加左边,右边加右加,消去两边相同的部分,得到一个总的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让学生将这个反应式与课本对照,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及反应的条件,并与细胞呼吸的概念对照,顺其自然就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同时还可比较细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适用范围(前者大、后者小,后者由前者分化而来)。教师在讲述中还必须注意:
(1)把学生在识图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图理解透彻,这样也有助于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导式概念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概念时真正“活”了起来。
(2)在推导出总的反应式中,不能两边同时消去,因为在第二阶段必须要有水参加反应,才能生成[H]和CO2;与第三阶段水的生成不同,此水非彼水,不能抵消;丙酮酸也应交待清楚。
(3)反应式用“→”,而不用“=”,其含义不同,在有氧呼吸中有许多中间的化学反应。
(4)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两边都不能同时除以2,第三阶段也不能同时除以6。
不错哦
(5)教师应强调,有氧呼吸中有机物氧化分解彻底,其标志是有水的生成,能量全部分步释放。在引导学生对概念推导中,教师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完整。
3.无氧呼吸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写出如下两个反应式:
根据上述反应式,由于形成不彻底产物(乳酸或酒精)中,都含有更多的能量,因此释放了少量的能量。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式,对比细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推导出无氧呼吸的概念,教师加以补充,使概念更加准确和严密。然后让学生阅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自行设计表格,进行创造性学习,比较两者的异同(教师提示:反应条件、进行的场所、物质的变化、能量的变化,也可以从概念所包含特征去区别)。
4.细胞呼吸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用浓缩法进行归纳,以方便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概括能力,说出自己提练的精华,教师点评并板书意义:提供能量;提供原料。并对全部内容作总结性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