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常见题型例析
[07-17 23:40:39]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 阅读:9638次
摘要: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解析:主要考查内环境有关知识点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而N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④是细胞内液,①是细胞外液。另在细胞内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其中根据细胞膜的功能可知: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10层磷脂分。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常见题型例析,标签:高一生物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解析:主要考查内环境有关知识点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而N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④是细胞内液,①是细胞外液。另在细胞内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其中根据细胞膜的功能可知: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10层磷脂分子。 答案:C 【高考演练】 1.(2009年海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
4.我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下表A、B、C是在航天员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的三项指标。请分析回答问题:
A项
进食后(小时)
0.5
1.0
1.5
2
2.5
血糖浓度(g/L)
1.2
1.3
1.1
0.9
0.95
B项
测量时间
6时
9时
12时
15时
18时
体温(℃)
36.7
36.8
37.0
37.2
36.9
C项
测试物
胃液
唾液
血液
肠液
胰液
pH
0.9~1.5
6.8
7.4
7.7
8.0
⑴上述三项指标中,基本正常的有
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解析:主要考查内环境有关知识点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而N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④是细胞内液,①是细胞外液。另在细胞内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其中根据细胞膜的功能可知: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10层磷脂分子。 答案:C 【高考演练】 1.(2009年海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Tag:高一生物教学设计,高一生物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