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教学案例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弯道跑技术并对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人文教育。
4.学生运用研讨、交流的经验再次检验弯道跑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巩固知识 发展能力阶段
1.结合图案创设的耐久跑练习及竞赛: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场内自由研讨、创设各种图案并展示。(问题提示:如何才能将设计的图案最好地展示出来?)
要求:①每组创设4~6个图案,其中必须包含有1~2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图案,以进一步体验新学的内容。②在5分钟以内,以小组为单位,全组同学用匀速跑进的方法展示各小组研讨的图案。③展示练习时,每组排头手持一面标示自己组称的小红旗,在展示图案之前可由一人或集体向老师报告将要展示的图案,以便老师观察记录评比。④教师及时记录各小组展示图案的名称、数量、效果,并负责对竞赛结果的评价。
2.竞赛结果评价及庆祝胜利:第一名小组同学,可以扛着自己的队旗骄傲地绕场一周。
(四)探索创新 拓展能力阶段
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用橡皮筋创编各种游戏活动。
(五)恢复身心 兴趣延续阶段
不错哦 1.小结与评价:师生共同小结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交流运动后的体会与感受。
2.放松: “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要求:同学们感受音乐的美、尽力去想象音乐中的场景。
3.收还器材,师生道别。
五、教学反思
一次冒险,一次经历,一次对自我的挑战,其中有诸多的感动,更有着诸多的思考:
1.对“自主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再次认同,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再次认同。因为学生具有探究、创新的能力,在运用“探究式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好探究什么及如何设置问题及情境的问题。应努力使学生知识、技术技能掌握的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的、内在的、积极探索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实践创造的过程。
2.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唤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创造力和出色的组织应变能力将成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亮点。学生能想到用橡皮筋做“三人四足行”游戏,比起我们平时用绳子绑住两脚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游戏的安全性。这对我们进一步开发教学内容、开发教材教具,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3.预设使课堂生成更精彩。体育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那么在强调原生状态课的时候,是否就不要备课了呢?非也,只有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使生成更精彩。例如:因为是原生状态下的课,担心学生对耐久跑不感兴趣,担心“图案展示” 时可能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枯燥无味地单调地跑的现象。我特设了各小组举着队旗并及时向老师报告将要展示的图案这一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学生做多种姿势弯道跑尝试练习时(实际上也是体验残疾人活动的不便),及时对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教育,显得水到渠成。这一点在学生的课后感中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4.公开课教学在运用“开放式”教学时可以放得更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