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宜“请、重、实”
[10-16 19:33:47] 来源:http://www.89xue.com 工作汇报 阅读:90次
摘要:汇报材料宜“请、重、实”康家珑写汇报材料,是为了向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请求上级帮助下级解决问题。汇报材料可以是口头汇报的脚本,也可以是供上级阅读的书面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也会影响到上级对下级的帮助。要提高汇报材料的写作质量,就需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一、清“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常会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这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首先,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云:“言有序:”所谓“序”,。
汇报材料宜“请、重、实”,标签:工作汇报范文,http://www.89xue.com
汇报材料宜“请、重、实”
康家珑
写汇报材料,是为了向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请求上级帮助下级解决问题。汇报材料可以是口头汇报的脚本,也可以是供上级阅读的书面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也会影响到上级对下级的帮助。要提高汇报材料的写作质量,就需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一、清“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常会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这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首先,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云:“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指有条理而不紊乱。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砺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说明:汇报同样一件事情,顺序不同,效果是不同的。
按照常规思维习惯,人们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常从时空立体上展开。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作汇报: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可以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的顺序进行;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可以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可以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时,常常在事理的平面展开,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和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按照非常规思维习惯写作汇报材料,则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事情的经过,再介绍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具体的做法。两相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可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迫不及待地读(听)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有试探作用——看领导是否对其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常常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就能够帮助阅读者(或听者)扫清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后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越清晰。列出不同层级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下层级的提纲如果是推论关系,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对于同级标题,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叉、包含或被包含关系,就表明提纲逻辑混乱,必须修改。如果前后内容有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确保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汇报材料面面俱到往往会事倍功半,所以要突出重点,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起辅助说明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应当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的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广泛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已经了解的不汇应用写作报。
汇报材料宜“请、重、实”
康家珑
写汇报材料,是为了向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请求上级帮助下级解决问题。汇报材料可以是口头汇报的脚本,也可以是供上级阅读的书面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也会影响到上级对下级的帮助。要提高汇报材料的写作质量,就需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一、清“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常会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这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首先,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云:“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指有条理而不紊乱。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砺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说明:汇报同样一件事情,顺序不同,效果是不同的。
按照常规思维习惯,人们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常从时空立体上展开。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作汇报: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可以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的顺序进行;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可以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可以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时,常常在事理的平面展开,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和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按照非常规思维习惯写作汇报材料,则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事情的经过,再介绍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具体的做法。两相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可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迫不及待地读(听)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有试探作用——看领导是否对其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常常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就能够帮助阅读者(或听者)扫清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后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越清晰。列出不同层级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下层级的提纲如果是推论关系,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对于同级标题,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叉、包含或被包含关系,就表明提纲逻辑混乱,必须修改。如果前后内容有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确保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汇报材料面面俱到往往会事倍功半,所以要突出重点,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起辅助说明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应当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的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广泛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已经了解的不汇应用写作报。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范文,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
上一篇:2016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