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处于“线断、网破”的状态。由于农场地域宽广,居民点多而且分散,大部分农场只有职工医院或卫生所一家公益性性质的卫生机构,在场区内下设诊所和卫生室的农场只有9家,远离场部的群众有的距离7—8公里,看病极为困难。就是现在仅有的17处基层卫生室条件也十分简陋,难以适应群众就医的基本需要。公共卫生投入极为有限。2000年-20xx年全区农垦系统对疾病防疫和妇幼保健的投入累计为21.23万元,平均每年3.03万元。2005年虽有所增加,投入也仅为4.45万元,按农垦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人仅为0.46元,与自治区城市社区服务要求的人均2-5元/年/人的标准,分别低77-90.8。机构的不健全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农。
农垦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处于“线断、网破”的状态。由于农场地域宽广,居民点多而且分散,大部分农场只有职工医院或卫生所一家公益性性质的卫生机构,在场区内下设诊所和卫生室的农场只有9家,远离场部的群众有的距离7—8公里,看病极为困难。就是现在仅有的17处基层卫生室条件也十分简陋,难以适应群众就医的基本需要。
公共卫生投入极为有限。2000年-20xx年全区农垦系统对疾病防疫和妇幼保健的投入累计为21.23万元,平均每年3.03万元。2005年虽有所增加,投入也仅为4.45万元,按农垦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人仅为0.46元,与自治区城市社区服务要求的人均2-5元/年/人的标准,分别低77-90.8。
机构的不健全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农垦医疗卫生机构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大打折扣。在远离城镇的农场,尤其是靠近山区的农场,或因家庭收入有限,或因交通不便,群众预防保健意识相当淡薄,医疗保健观念陈旧落后。从走防的农户和患者看,没有一户平时作身体健康检查,都是有了病迫不得已才去求医,“小病拖,大病抗,重病听天命”是群众对因病致贫、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生动总结。
5、医疗卫生机构生存状况堪忧
随着农垦体制改革的深入,农垦系统以市场化为取向,积极探索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子,在农场给予一定补贴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制、经营包干、国有民营等形式,将卫生机构全部推向市场,21家医疗卫生机构绝大部分入不敷出,亏损严重,卫生机构整体上经营状况不佳,举步维艰。
与卫生机构凋敝状态相对应的是卫生人员收入的低下,2005年,人均月工资仅为720元,普遍低于社会同级同类人员工资的35-50,而且各卫生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工资欠发的情况。
条件差,待遇低,与人才结构落后成为恶性循环,相当一批威望高、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力量调离卫生机构或辞职从事个体行医。自2000年至2005年,流失医务人才就达119人,而同期调入医师仅9人。
6、群众看病贵问题日渐突出
由于体制改革将医疗机构推向市场,靠市场求生存,导致卫生机构以卖药为主。
2005年,农垦医疗机构总收入556.7万元,其中药品收入513.73万元,占总收入的92。西药加价率达到15-20,中药加价率达到25-30,群众就诊买高价药,出现个别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的状况。我们调研发现,全系统所有的医疗机构,没有一家参加全区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改革工作,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全区招标药品价格,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群众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渠口农场家庭人均支出医疗费达56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1.2,因重大疾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先天残疾无劳动能力的人数有330多人,致使300多个家庭因支付高额的医药费而返贫,还有600多个长期患慢性疾病的病人为看病贵而苦恼。前进农场因病致贫的家庭达到13.4。
二、农垦卫生事业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是体制不顺
农垦卫生事业发展陷入困境,除与当前农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内部机制不活等环境因素外,主要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1、企业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力不从心
农垦是企业,大多从事收入低、风险大的农业生产,在负担全部生产经营职能成本的同时,还要承担“政府办卫生”的运行成本,自身的负担不断加重。农垦不是一级政府,有别于市、县行政区域,在争取卫生政策方面,无法得到国家应有待遇,未能享受到国家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公共卫生项目申报、资金投入、基本建设、设备投入、工资和业务经费保障等政策,各农场设立的职工医院、卫生室的投入和支出均不能列入国家项目和地方财政预算,以致于卫生事业的发展自身无力顾及。
2、卫生事业未纳入全区卫生体系
从农垦卫生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样,承担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益性职能,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应由政府提供所需人员工资和正常的业务经费,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更是政府应尽之责。近两年来,我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自治区高度重视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经费得到了全面保障,药品实现了集中招标采购的“三统一”,城乡群众初步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而农垦卫生工作上不靠城市,下不靠农村,长期以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卫生体系之外,没有纳入自治区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业务得不到指导,医疗条件得不到改善,设备得不到更新,经费得不到保障,人员得不到交流和培训。2000年-20xx年8月,各级政府对农垦卫生投入只有10万元(“非典”时期的补助资金)。农垦卫生发展由农垦自身解决,为求生存,必然要集中主要精力干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医疗服务,而忽视公共卫生职能,造成其职能与责任的失落。
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处于“线断、网破”的状态。由于农场地域宽广,居民点多而且分散,大部分农场只有职工医院或卫生所一家公益性性质的卫生机构,在场区内下设诊所和卫生室的农场只有9家,远离场部的群众有的距离7—8公里,看病极为困难。就是现在仅有的17处基层卫生室条件也十分简陋,难以适应群众就医的基本需要。
公共卫生投入极为有限。2000年-20xx年全区农垦系统对疾病防疫和妇幼保健的投入累计为21.23万元,平均每年3.03万元。2005年虽有所增加,投入也仅为4.45万元,按农垦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人仅为0.46元,与自治区城市社区服务要求的人均2-5元/年/人的标准,分别低77-90.8。
机构的不健全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农垦医疗卫生机构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大打折扣。在远离城镇的农场,尤其是靠近山区的农场,或因家庭收入有限,或因交通不便,群众预防保健意识相当淡薄,医疗保健观念陈旧落后。从走防的农户和患者看,没有一户平时作身体健康检查,都是有了病迫不得已才去求医,“小病拖,大病抗,重病听天命”是群众对因病致贫、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生动总结。
5、医疗卫生机构生存状况堪忧
随着农垦体制改革的深入,农垦系统以市场化为取向,积极探索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子,在农场给予一定补贴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制、经营包干、国有民营等形式,将卫生机构全部推向市场,21家医疗卫生机构绝大部分入不敷出,亏损严重,卫生机构整体上经营状况不佳,举步维艰。
与卫生机构凋敝状态相对应的是卫生人员收入的低下,2005年,人均月工资仅为720元,普遍低于社会同级同类人员工资的35-50,而且各卫生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工资欠发的情况。
条件差,待遇低,与人才结构落后成为恶性循环,相当一批威望高、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力量调离卫生机构或辞职从事个体行医。自2000年至2005年,流失医务人才就达119人,而同期调入医师仅9人。
6、群众看病贵问题日渐突出
由于体制改革将医疗机构推向市场,靠市场求生存,导致卫生机构以卖药为主。
2005年,农垦医疗机构总收入556.7万元,其中药品收入513.73万元,占总收入的92。西药加价率达到15-20,中药加价率达到25-30,群众就诊买高价药,出现个别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的状况。我们调研发现,全系统所有的医疗机构,没有一家参加全区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改革工作,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全区招标药品价格,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群众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渠口农场家庭人均支出医疗费达56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1.2,因重大疾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先天残疾无劳动能力的人数有330多人,致使300多个家庭因支付高额的医药费而返贫,还有600多个长期患慢性疾病的病人为看病贵而苦恼。前进农场因病致贫的家庭达到13.4。
二、农垦卫生事业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是体制不顺
农垦卫生事业发展陷入困境,除与当前农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内部机制不活等环境因素外,主要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1、企业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力不从心
农垦是企业,大多从事收入低、风险大的农业生产,在负担全部生产经营职能成本的同时,还要承担“政府办卫生”的运行成本,自身的负担不断加重。农垦不是一级政府,有别于市、县行政区域,在争取卫生政策方面,无法得到国家应有待遇,未能享受到国家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公共卫生项目申报、资金投入、基本建设、设备投入、工资和业务经费保障等政策,各农场设立的职工医院、卫生室的投入和支出均不能列入国家项目和地方财政预算,以致于卫生事业的发展自身无力顾及。
2、卫生事业未纳入全区卫生体系
从农垦卫生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样,承担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益性职能,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应由政府提供所需人员工资和正常的业务经费,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更是政府应尽之责。近两年来,我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自治区高度重视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经费得到了全面保障,药品实现了集中招标采购的“三统一”,城乡群众初步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而农垦卫生工作上不靠城市,下不靠农村,长期以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卫生体系之外,没有纳入自治区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业务得不到指导,医疗条件得不到改善,设备得不到更新,经费得不到保障,人员得不到交流和培训。2000年-20xx年8月,各级政府对农垦卫生投入只有10万元(“非典”时期的补助资金)。农垦卫生发展由农垦自身解决,为求生存,必然要集中主要精力干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医疗服务,而忽视公共卫生职能,造成其职能与责任的失落。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