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近期,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经贸委派员组团赴姜堰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团实地走访了罡扬镇、华港镇、梁徐镇,参观了罡阳股份、飞船股份、双登集团等企业,听取了姜堰市经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介绍,深入研究了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一、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体评估近年来,姜堰工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供求大变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个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基本参数近几年,特别是“十五”后几。
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近期,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经贸委派员组团赴姜堰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团实地走访了罡扬镇、华港镇、梁徐镇,参观了罡阳股份、飞船股份、双登集团等企业,听取了姜堰市经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介绍,深入研究了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总体评估近年来,姜堰工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供求大变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个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
基本参数近几年,特别是“十五”后几年,姜堰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年年迈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1,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均居泰州市四市两区前列。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937家,比2000年净增2246家,其中列统工业企业389家,比2000年净增224家。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现价产值32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列统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份额的53来自于工业。今年1-5月,全部工业完成产值178.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列统工业完成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44.8;107家新增列统企业完成产值1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3倍,拉动全市列统工业增幅13.5个百分点,贡献份额达30.1。
主要特点1、优势产业初具雏形,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机械(汽车、摩配零部件、石化通用机械、船用机械)、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和尿素、药品、电池、柴油机、钻杆、齿轮、曲轴等近20个名牌产品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5,20个重点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列统工业的57。2005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37家,比2000年底净增26家,其中:产销过10亿元企业1家,产销过5亿元企业6家,利税过亿企业4家。市重点培植的22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22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列统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2.4、43.1、55.7。今年1-5月,22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4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3。
2、工业投入增势强劲,投资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社会技术改造总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28。200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同比增长47。在投资总量、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项目不断增多。2005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项,其中投资过3000万元项目55项,投资过亿元项目6项,为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证作用。今年1-5月,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26项,计划总投资52.1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55项,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8项。
3、技术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创新机制初步形成。至2005年,全市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全市累计有25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认证。其中扬动股份和太平洋精锻通过了TS16949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标准认证,飞船股份通过了QS9000美国汽车及汽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创新机制的形成极大提高和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双登”商标继“春兰”商标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扬动股份“多缸柴油机”继“春兰空调”、“LG冰箱”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三个国家免检产品。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至2005年,全市市属及乡镇工业企业改制面达100,以“三置换一保障”为重点的市属工业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全市累计置换公有资产12.6亿元,置换土地134.7万平方米,置换职工身份2.2万人。各企业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4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6家。
近期,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经贸委派员组团赴姜堰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团实地走访了罡扬镇、华港镇、梁徐镇,参观了罡阳股份、飞船股份、双登集团等企业,听取了姜堰市经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介绍,深入研究了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总体评估近年来,姜堰工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供求大变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个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
基本参数近几年,特别是“十五”后几年,姜堰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年年迈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1,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均居泰州市四市两区前列。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937家,比2000年净增2246家,其中列统工业企业389家,比2000年净增224家。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现价产值32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列统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份额的53来自于工业。今年1-5月,全部工业完成产值178.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列统工业完成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44.8;107家新增列统企业完成产值1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3倍,拉动全市列统工业增幅13.5个百分点,贡献份额达30.1。
主要特点1、优势产业初具雏形,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机械(汽车、摩配零部件、石化通用机械、船用机械)、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和尿素、药品、电池、柴油机、钻杆、齿轮、曲轴等近20个名牌产品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5,20个重点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列统工业的57。2005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37家,比2000年底净增26家,其中:产销过10亿元企业1家,产销过5亿元企业6家,利税过亿企业4家。市重点培植的22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22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列统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2.4、43.1、55.7。今年1-5月,22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4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3。
2、工业投入增势强劲,投资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社会技术改造总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28。200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同比增长47。在投资总量、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项目不断增多。2005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项,其中投资过3000万元项目55项,投资过亿元项目6项,为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证作用。今年1-5月,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26项,计划总投资52.1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55项,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8项。
3、技术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创新机制初步形成。至2005年,全市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全市累计有25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认证。其中扬动股份和太平洋精锻通过了TS16949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标准认证,飞船股份通过了QS9000美国汽车及汽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创新机制的形成极大提高和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双登”商标继“春兰”商标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扬动股份“多缸柴油机”继“春兰空调”、“LG冰箱”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三个国家免检产品。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至2005年,全市市属及乡镇工业企业改制面达100,以“三置换一保障”为重点的市属工业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全市累计置换公有资产12.6亿元,置换土地134.7万平方米,置换职工身份2.2万人。各企业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4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6家。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