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 正文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
摘要: 我州劳务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来看,还存在对劳务经济认识不高的问题。没有从思想上把劳务经济当作一种经济现象来对待和加以研究、引导和扶持,认为劳务输出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因此引导和管理的力度不大;二是从务工人员自身来看,务工人员素质偏低。这是贫困地区文化落后的客观条件决定的。2002年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占23%,初中文化占51.1%,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仅占7.5%。因为素质不高导使劳动力价格低,工资收入少。三是从劳动力信息及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来看,劳动力信息网络还未建立,供求信息不灵,对外出劳动力底子不清,无法对劳动力资源输出状况进行动态管理。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我州劳务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来看,还存在对劳务经济认识不高的问题。没有从思想上把劳务经济当作一种经济现象来对待和加以研究、引导和扶持,认为劳务输出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因此引导和管理的力度不大;二是从务工人员自身来看,务工人员素质偏低。这是贫困地区文化落后的客观条件决定的。2002年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占23%,初中文化占51.1%,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仅占7.5%。因为素质不高导使劳动力价格低,工资收入少。三是从劳动力信息及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来看,劳动力信息网络还未建立,供求信息不灵,对外出劳动力底子不清,无法对劳动力资源输出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在市场体系建设和中介组织的培育上均还远远不能适应劳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我州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和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必须根据劳务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遵循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引导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决定》和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劳务经济扩量提质。
     (一)加强对劳务经济的领导,引导支持劳务经济发展。要把劳务经济的发展纳入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列入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内,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把劳务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加以研究,引导支持,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要求,在县市建立健全劳务经济工作机构,在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完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搞好组织服务工作。
     (二)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推进劳务经济扩量提质的前提。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体力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型”劳务输出向“智力型”劳务输出转变,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一是整合我州现有的教育资源,把州农校、经贸学校、技工学校、交通学校等中专学校整合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办成我州职业技能培训的大本营。按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二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个环节入手,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三是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主要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政策、寻找就业岗位知识培训以及安全常识培训。
     (三)健全劳动力输出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来看,劳动力流动是市场化、产业化的一种必然趋势。首先,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以州、县、乡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站为主体的劳动力输出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乡镇劳动力输出服务站建设,使之成为组织劳动力输出的基础。变农村劳动力的自发盲动为市场组织的有序流动,形成城乡结合、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加快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准确反映劳务供求信息,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第二,创造劳务输出的品牌。就是要把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个产业去发展,按照培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按市场化、产业化的基本要求,从机构组织、教育培训、劳务信息、工需接轨、权益保障等方面规范劳务输出行为,将服务置身于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之中去。树立人吃苦耐劳而又不缺智慧,好学上进而又爱岗敬业的新型劳动力形象,提高外出务工群众的知名度,形成品牌,增强在劳务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三,强化计划目标和考核机制。根据市场需求,我州2003—20xx年,全州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转移就业总量达到50万人,年劳务收入突破20亿元;20xx—20xx年,转移就业总量达60万人,年劳务收入突破30亿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