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二)校园因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向青少年灌输法律知识的重要园地和重要时期。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总体是填鸭式的,没有创造,没有乐趣,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升学率低并强调升学率,极大地阻止了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和大脑成长,他们这段年龄中,无法自我克制,抵御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以一种猎奇冒险的心理,投入新事物中,使自己积压的情绪得以喧泄,并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理想中的自我,打电子游戏,早恋,[本文来源于www.89xue.com网-http://www.89xue.com-www.89xue.com网,帮您找文章]进入夜总会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他们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这可能就是走向犯罪的第一步。这是学校教育的传统因素。而。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二)校园因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向青少年灌输法律知识的重要园地和重要时期。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总体是填鸭式的,没有创造,没有乐趣,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升学率低并强调升学率,极大地阻止了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和大脑成长,他们这段年龄中,无法自我克制,抵御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以一种猎奇冒险的心理,投入新事物中,使自己积压的情绪得以喧泄,并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理想中的自我,打电子游戏,早恋,[本文来源于www.89xue.com网-http://www.89xue.com-www.89xue.com网,帮您找文章]进入夜总会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他们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这可能就是走向犯罪的第一步。这是学校教育的传统因素。而现在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还有:一是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法律知识传授不够,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不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不能辨别是非,导致他们盲目地作为。二是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传授不同的法律知识。三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不良行为,即使掌握了也缺乏教育和关心,缺少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四是学校法制辅导员有其名无其实,且辅导员的自身法律知识也差,缺少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的施教方式,即使学生学了也即忘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五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够。家庭不能及时向学校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六是部分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部分地区治安秩序不好,校园周边地区网吧、电子游戏引诱、刺激学生,社会青年“下暴”学生,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三)社会因素。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阅历因素,好奇心强,摹仿快,对新鲜的、奇怪的事物接受也快,但自控能力差,心智欠健全,思想欠成熟,是非辨别能力弱,法律认识模糊,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往往认识不清,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差。一是一部份未成年人受社会阴暗面的刺激,热衷于吃喝玩乐,超前享受。如赌博,吸烟、酗酒、进网吧,夜总会等。在调查对象中,有赌博行为的11人,占34.4%,有吸烟行为的13人,占41%,有酗酒行为的10人,占31%,有进网吧夜总会习惯的14人,占44%,过早恋爱的12人,占38%;二是社会违法犯罪人员的教唆、引诱,造成未成年人盲目犯罪。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家庭少管,学校漏管等因素,流浪社会,受社会上违法犯罪人员引诱,教唆其犯罪。在调查对象中,这类未成年人占16%。三是社会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严肃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普法”教育流于“一阵风”,尤其缺乏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四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场所缺(减)少,满足不了未成年人娱乐活动的需要;五是司法、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调、配合、教育力度不够,没有把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措施
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完成的。只有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努力,共同教育,才能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 稳定家庭结构,注意自身言行,当好启蒙老师。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直接责任。父母的言行举止及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一是要筑牢家庭的稳定性。作为父母不是万不得以,不要轻意离婚,更不可随意在孩子面前吵闹打骂、闹离婚,冷落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二是不能为了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存在,父母切忌长年奔波在外,将孩子长期托人照看。三是对孩子溺爱要有度、管教要有方,对孩子的物欲要适当,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完全扼断孩子的需要。四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通过与孩子谈心、交流的方式,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通过孩子的社交圈,了解孩子在做些什么。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苗头时,要及时矫正、正确引导,坚决制止。五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对孩子不要采取高压、强硬政策,不要以为父母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强迫他时时事事依附于你。六是应经常用一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启发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看待人生前途的意识。
(二)校园因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向青少年灌输法律知识的重要园地和重要时期。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总体是填鸭式的,没有创造,没有乐趣,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升学率低并强调升学率,极大地阻止了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和大脑成长,他们这段年龄中,无法自我克制,抵御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以一种猎奇冒险的心理,投入新事物中,使自己积压的情绪得以喧泄,并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理想中的自我,打电子游戏,早恋,[本文来源于www.89xue.com网-http://www.89xue.com-www.89xue.com网,帮您找文章]进入夜总会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他们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这可能就是走向犯罪的第一步。这是学校教育的传统因素。而现在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还有:一是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法律知识传授不够,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不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不能辨别是非,导致他们盲目地作为。二是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传授不同的法律知识。三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不良行为,即使掌握了也缺乏教育和关心,缺少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四是学校法制辅导员有其名无其实,且辅导员的自身法律知识也差,缺少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的施教方式,即使学生学了也即忘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五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够。家庭不能及时向学校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六是部分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部分地区治安秩序不好,校园周边地区网吧、电子游戏引诱、刺激学生,社会青年“下暴”学生,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三)社会因素。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阅历因素,好奇心强,摹仿快,对新鲜的、奇怪的事物接受也快,但自控能力差,心智欠健全,思想欠成熟,是非辨别能力弱,法律认识模糊,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往往认识不清,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差。一是一部份未成年人受社会阴暗面的刺激,热衷于吃喝玩乐,超前享受。如赌博,吸烟、酗酒、进网吧,夜总会等。在调查对象中,有赌博行为的11人,占34.4%,有吸烟行为的13人,占41%,有酗酒行为的10人,占31%,有进网吧夜总会习惯的14人,占44%,过早恋爱的12人,占38%;二是社会违法犯罪人员的教唆、引诱,造成未成年人盲目犯罪。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家庭少管,学校漏管等因素,流浪社会,受社会上违法犯罪人员引诱,教唆其犯罪。在调查对象中,这类未成年人占16%。三是社会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严肃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普法”教育流于“一阵风”,尤其缺乏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四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场所缺(减)少,满足不了未成年人娱乐活动的需要;五是司法、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调、配合、教育力度不够,没有把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措施
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完成的。只有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努力,共同教育,才能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 稳定家庭结构,注意自身言行,当好启蒙老师。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直接责任。父母的言行举止及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一是要筑牢家庭的稳定性。作为父母不是万不得以,不要轻意离婚,更不可随意在孩子面前吵闹打骂、闹离婚,冷落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二是不能为了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存在,父母切忌长年奔波在外,将孩子长期托人照看。三是对孩子溺爱要有度、管教要有方,对孩子的物欲要适当,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完全扼断孩子的需要。四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通过与孩子谈心、交流的方式,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通过孩子的社交圈,了解孩子在做些什么。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苗头时,要及时矫正、正确引导,坚决制止。五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对孩子不要采取高压、强硬政策,不要以为父母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强迫他时时事事依附于你。六是应经常用一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启发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看待人生前途的意识。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