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完全治愈不复发的治疗方法
急慢性中耳炎的治疗基本流程(求医指南)
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
(1)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左下图)。(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特点是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3)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2、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
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4、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6、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7、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8.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不错哦
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
化脓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的化脓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等,分急性和慢性二种。患者常常认为中耳炎不是严重的疾病,掉以轻心。
殊不知如果治疗不当,一旦病变侵犯内耳和颅内时,可出现严重的眩晕、头痛和高热等症状,甚至可出现危及生命的脑膜炎、脑脓肿、脑疝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可能造成感染的扩散,引起急性乳突炎,急性颅内、颅外的感染如耳、源性脑脓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或者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朵反复流脓。急慢性中耳炎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周身不适,体力减退,最严重的是出现听力减退,对学龄儿童来说,听力减退会直接影响学习。
不错哦
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
一、颅外并发症
(一)耳后骨膜下脓肿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融合性乳突炎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板溃破区流入并聚积于耳后骨膜下方,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耳后骨膜下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以高热、耳后红肿热痛、全身不适为特点,儿童患者尤为明显。
(二)耳源性面瘫
面瘫是面神经瘫痪之简称。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面神经的损伤,出现口眼喎斜,使部分面部肌肉瘫痪,随意运动消失,称耳源性面瘫(otogenic facial palsy)。中耳、乳突、内耳手术,中耳癌肿及颞骨骨折等造成的面瘫,也属耳源性面瘫。
二、颅内并发症
化脓性中耳炎可产生多种颅内并发症,简称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常见的有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耳源性硬脑膜外脓肿是由于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颅骨骨板与相邻的硬脑膜之间的脓肿,是常见的和病情最轻的一种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膜炎是指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中最常见者,约占1/3,好发于儿童。耳源性脑脓肿是由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脑组织内局限性积脓。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是耳科急重症,有危及生命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