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作文读后感《百恶孝为先》读后感» 正文

《百恶孝为先》读后感

[10-16 19:07:11]   来源:http://www.89xue.com  读后感   阅读:90
摘要:所谓“以孝治天下”最低端的体现,是《孝经》中说的“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反之,则“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此外,《礼记·王制第五》称司徒的职责之一是:“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则涉及周国养老福利的制度。《中庸》上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就是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完成先辈未竟的事业。即蒋介石所说的“生命目的在增加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逸周书·谥法解》总结“孝”的品德包括:“五宗安之,慈惠爱亲,秉德不回,协时肇享,大虑行节,曰孝。”除了家族、家庭生活“慈惠爱亲”的伦理亲情之外,还有坚持道德原则的“秉德不。
《百恶孝为先》读后感,标签:读后感范文,http://www.89xue.com
  
  所谓“以孝治天下”最低端的体现,是《孝经》中说的“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反之,则“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此外,《礼记·王制第五》称司徒的职责之一是:“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则涉及周国养老福利的制度。
  
  《中庸》上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就是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完成先辈未竟的事业。即蒋介石所说的“生命目的在增加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逸周书·谥法解》总结“孝”的品德包括:“五宗安之,慈惠爱亲,秉德不回,协时肇享,大虑行节,曰孝。”除了家族、家庭生活“慈惠爱亲”的伦理亲情之外,还有坚持道德原则的“秉德不回”,注重智慧和操守的“大虑行节”的公德。
  
  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六講》中说:“講到孝字,我們中國尤為特長,尤其比各國進步得多。《孝經》所講孝字,幾乎無所不至。現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象中國講到這麼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國民在民國之內,要能夠把忠孝二字講到極點,國家便自然可以強盛。”
  
  恐怕自命进步先进的反孝、反儒人士苟闻此言,定然大惊吧?!但根据在下青年时于台湾企业打工近八年,与来自台湾的各部门经理、主管交流的经验,此言确实不虚。
  
  二、子非鱼兄反孝论据之考据辩证
  
  子非鱼兄文中曾举专制政府组织编较之《十三经注疏》来反孝,“十三经”之合刊注疏的编辑,始自宋代。最近的一次校堪刻版,是由清代由阮元主持。亦系专制时代政教统治之作品,作者亦多为食君之禄者。乃为专制服务而冶炼文字、曲解先秦原典儒经。
  
  而子非鱼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祖宗之法不可变”、“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文字,纯粹是专制时代不知来源之货色,非但不见于《十三经注疏》,遍考出自孔孟及其三代弟子之手的先秦儒家原典,亦根本无此语句。以此不知出自何种源文本的专制时代之伪冒膺品,粘合种种出自现代之偏激理论,来坐实孔子思想之罪名,实类专制时代罗织诬陷以坐罪之文字狱,不合于现代法制公正之合法举证制度,不合于现代文明所主张之公正与道德精神。
  
  反对专制统治者歪曲利用孔子学说来制造“孝文化”,清除专制统治者垄断经营之“孔家店”中的冒牌货“儒家文化”和“吃人礼教”,是正确的。但若将矛头直指孔子、孟子和孔孟思想本身,则是无知与荒谬。
  
  不破不立,乃革故鼎新之“革命”实义。昔日周武王摧毁商纣暴政,创建礼仪制度改革社会,因而有八百年政权与周朝文明。由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并制礼作乐之革命性努力,可知儒家文化本身,具备革命精神。因此晚年孔子在《周易·革卦》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是知孔子思想中,有革命的基因。
  
  又,孔子在《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说明宇宙世界和人类世界是由于不同的事物相互依存、相互颉抗消长,因而万物万事丰富多彩而推陈出新、生生不息。孔子弟子曾参著《大学》引周代《诗经·大雅·文王》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说周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部族邦国,能够革新进步,因而可以领袖革命、创建新时代的文明。又引《尚书·康浩》篇说:“作新民”强调要造就能够自新进取的人。复引商朝商汤的“盘铭”的铭文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明应该持续不断、永无止境地革新进取。说明儒家原典文化中,原有革新进取的内涵。
  
  时代变迁,东周以降,礼乐故制日益呈现不适应时代发展之态势。惜古今中外人类之中,如武王、周公之具革命性道德智慧与能力者少之又少。考察孔子年谱,方处时代巨变之际,即使连孔子青年、中年之思想,亦难免保守即定礼制之一面,而遭受前辈学者如老子李耳、大国政要如晏婴、以及道家隐士之批评,《史记》、《论语》、《庄子》、《列子》诸典并载之。虽我等儒者,亦要承认青壮年孔子的思想,未臻大成。所幸孔子接受李耳的教诲,终生博闻谦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读后感读后感范文作文 -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