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作文读后感《百恶孝为先》读后感» 正文

《百恶孝为先》读后感

[10-16 19:07:11]   来源:http://www.89xue.com  读后感   阅读:90
摘要:福州陈宇按:本文关于陈独秀之举证,出自朱洪先生著《陈独秀父子仨》,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在下爱好考据已成癖瘾,但千方百计亦考察不到陈独秀有多逾子非鱼和“反孝先锋军”(Q名,亦名“哲学为王”)的反孝言论。相反,陈独秀本人,性情温厚,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生母逝世后,作诗《述哀》痛悼:“慈母虚孤弱,一夕魂九迁”、“辛苦归闾里,母已长弃捐”,1939年,陈独秀为逝世于四川江津的养母谢氏披麻戴孝,无限悲伤地说:“先母之恩等于生母,心丧何止三年,……酒食酬应以及为人作文作书,必待百日以后。”不知子非鱼先生谓陈独秀有“非孝”之理论,出自何典?或者已经习惯运用专制者及文革反动集团罗织诬蔑之诏狱手段,无视法律与道义公正。
《百恶孝为先》读后感,标签:读后感范文,http://www.89xue.com
  
  福州陈宇按:本文关于陈独秀之举证,出自朱洪先生著《陈独秀父子仨》,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在下爱好考据已成癖瘾,但千方百计亦考察不到陈独秀有多逾子非鱼和“反孝先锋军”(Q名,亦名“哲学为王”)的反孝言论。相反,陈独秀本人,性情温厚,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生母逝世后,作诗《述哀》痛悼:“慈母虚孤弱,一夕魂九迁”、“辛苦归闾里,母已长弃捐”,1939年,陈独秀为逝世于四川江津的养母谢氏披麻戴孝,无限悲伤地说:“先母之恩等于生母,心丧何止三年,……酒食酬应以及为人作文作书,必待百日以后。”不知子非鱼先生谓陈独秀有“非孝”之理论,出自何典?或者已经习惯运用专制者及文革反动集团罗织诬蔑之诏狱手段,无视法律与道义公正、文化良知,根本不顾事实,故意寻章摘句、捏造虚辞、讹解文字,必欲置孔子思想于死地而后可?
  
  子非鱼兄列举陈独秀的反孝言论,系1921年8月3日,五四时期封建卫道士在《新华日报上》发文诬称:“陈独秀开宗明义即言废德仇孝,每天各校演说,必极力发挥万恶孝为首、百善yin为先之旨趣……谓父子为路人,谓奸合为天性……”是知子非鱼兄之列举,纯系讹以传讹。无论诉诸学术考证,或者诉讼举证,均为证据不实、实在欠妥。
  
  虽然子非鱼兄等反儒、反孝之同志,受五四偏激思想及文革影响,为文引证立论如此不谨,但是也非极嗜博览并习好文史考据者可以洞悉其缺憾,故往往讹谬、迷信可以重复千遍而被误认为真理,非力学深思而不能挣脱其禁锢,亦是可悲!
  
  须知新文化派反儒教、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守节事大饿死事小、缠足、纳妾、繁文缛节,是正确的。这些全是从汉儒到明儒伪托孔孟之学的杜撰,与孔孟无任何瓜葛,裁判孔孟为之承担罪名,实千古文化之冤狱。某些人名为做学问、搞革命,其实即不通西学,又不解华夏传统学术传承脉绪,见识迷惑肤浅而不察于此,更兼用心各异,而造成现代中国文化不进步、中国社会道德沦丧之缘由。
  
  关于新文化运动偏激思想的负面效应,陈独秀于1921年6月1日《新青年》中发表《青年的误会》说:“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现在青年的误解,也和醉人一样。……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藐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受规律不受训练了。你说现在的政治法律不良,他就妄想废弃一切法律政治。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进步还是退步呢?”可知新思想诞生不过数年,也遭受到孔子思想那样被歪曲诠解的命运,今日中国社会道德危机,原因亦在于不加分别地打倒一切传统伦理道德,却无能力建设真正的新道德之故。
  
  陈独秀虽倡导新文化,但独有为文立论,不容他发表异见,“不容他人匡正”的专制作风。这种风格与他的同志们是相仿佛的。陈独秀在他所缔造的党内,亦被批判为右倾投降主义,被迫去职。当时之陈氏及其同志若能成功,亦不免中华民族之大不幸,而造成此一大不幸的根源,乃在于其思想偏颇而不切实际,破坏力高于建设力,甚至专擅破坏而建设无能。其经营社会之能力较之华夏二千年来之专制者亦有愧色。
  
  孔子思想之优劣功罪,哈佛大学人文主义大师、人文主义领军人物欧文·白璧德(IrvingBabbitt)(1865–1933年)教授赞叹孔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认为孔子思想与欧洲的人文主义相一致甚至超越其上,他说:“吾每谓孔子之道有优于吾西方之人道主义者”,认为中国大学“应以孔子之《论语》与亚里斯多德之《论理学》相比较讲授,而美国各大学宜聘胜任之中国教授,教授中国历史及道德哲学。”白璧德认为中国应该有工业革命,国家应富强起来,以免列强侵略,但“须知中国在力求进步时,万不可效欧西之将盆中小儿与浴水而倾弃之。简言之,虽可力攻形式主义之非,同时必须审慎,保存其伟大之旧文明之精魂也”(《白璧德与人文主义》。)。
  
  陈、白二位,为同时代之文化人士,一为中国人,一为美国人,而对于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观念,竟然如此反差,时代发展至今,我们不难看出孰正孰误。且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大凡革命者,非狂即狷,然而虽进取革命,亦有所不为,而非新文化之后号称革命之不择手段、无所不为。须知不合道德的思想与手段,绝对不能带来道德的结果。无论号称革命、改革、反儒、尊儒,莫不如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读后感读后感范文作文 -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