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作文读后感《百恶孝为先》读后感» 正文

《百恶孝为先》读后感

[10-16 19:07:11]   来源:http://www.89xue.com  读后感   阅读:90
摘要:“我們要將來能夠治國平天下,便先要恢復民族主義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諸君都是四萬萬人的份子,都應該擔負這個責任,便是我們民族的真精神。”“中國進化比較歐美還要在先,民權的議論在幾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過當時只是見之於言論,沒有形於事實”“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稱堯舜’,不是家天下。堯舜的政治,名義上雖然是君權,實際上是行民權,所以孔子總是宗仰他們。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他在那個時代。
《百恶孝为先》读后感,标签:读后感范文,http://www.89xue.com
  
  “我們要將來能夠治國平天下,便先要恢復民族主義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諸君都是四萬萬人的份子,都應該擔負這個責任,便是我們民族的真精神。”
  
  “中國進化比較歐美還要在先,民權的議論在幾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過當時只是見之於言論,沒有形於事實”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稱堯舜’,不是家天下。堯舜的政治,名義上雖然是君權,實際上是行民權,所以孔子總是宗仰他們。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他在那個時代,已經知道君主不必一定是要的,已經知道君主一定是不能長久的,所以便判定那些為民造福的就稱為‘聖君’,那些暴虐無道的就稱為‘獨夫’,大家應該去反抗他,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民權的見解,二千多年以前已經早想到了,不過那個時候還以為不能做到,好像外國人說‘烏托邦’是理想上的事,不是即可以做得到的。”
  
  “民權發生至今還不甚久,世界許多國家還有用君權的。各國實行民權,也遭過了許多挫折、許多失敗的。民權言論的發生中國有了兩千多年,在歐美恢復民權不過一百五十年,現在風行一時。”
  
  “窮本極源,我們現在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聯合起來做一個國族團體以外,就要把固有的舊道德先恢復起來。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後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圖恢復。”
  
  孙中山先生批评五四运动带来的民族虚无主义与盲目崇洋、全盘西化的倾向,讲求恢复“国粹”,他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孙中山先生对“共和”的解释,阐发了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他指出:“共和者,我國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勿谓我国民无理想之资

《《百恶孝为先》读后感(第4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勿谓我国民无进取之气,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证据,亦大有进步之机兆也”。
  
  五四后兴起声势浩大的全面否定儒家之潮流思想,一般文人、学者随波逐流,而政客和野心家,则变幻畴张,加以利用。孙中山先生博通中西学问之根本精髓,智慧深广,因此可以不迷惑于历代反动派歪曲利用儒家文化的手段,也能够看清新文化运动中某些文人于中西之学仅得局部、狭隘之知识概念,而不能识其根本与全面的误区,始终如一坚持儒家精神。斯时惟有孙中山先生以其超越众庶之远见卓识和非凡勇气,审时度势,正确对待此极端潮流。挽狂澜于既倒。文革“批孔”极致病狂,践踏人权,冤狱诛连,破坏文化,远甚于二千年专制时代。并伏下中国社会道德危机之恶因,今日乃恶果呈现。今天大多数人已醒悟当时之谬误。但百年之前,首先站出来维护中华道统文明,回击盲目攻击儒家思想狂潮的,以孙中山先生为第一人。今日台湾禀承孙中山先生精神之文明进步成就,可知孙中山先生学贯中西、深邃博大之智慧修养、大无畏之革命风范,和崇高的民族情怀,对于所有的中国人,尤其对于即不通西学、又不通中西,却自命了解儒家文化的所谓反儒者,都是一个良鉴。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曾经问孙中山先生:“你的革命思想,基础是什么?”孙中山先生明确地回答说:“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蒋介石《军人的精神教育》指出:“总理在中国的人格,政治上的道德,是要继承中国固有的道统”戴季陶作《三民主义之哲学的基础》,指出:“中山先生的思想,完全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
  
  孙中山自称其所持三民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极其准确地指出了他的学说思想的来源。系继承中国儒家思想精华加以发展。蔡元培分析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则来源于儒家思想和西方先进思想的融合。不但继承了儒家原典精义,更引进西方先进思想。而为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这种开放包容、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精神,是先秦孔孟所传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原典儒家精神。伟大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孟原典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正确继承与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读后感读后感范文作文 -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