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三)» 正文

应用题(三)

[05-16 21:08:49]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三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90
摘要:答:买5个书架用125元.做一做: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请按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己独立把这题完成)70÷2=35(千米)35×7=245(千米)70÷2×7=35×7=245(千米)答:7小时行245千米.同桌同学交换检查.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师:例1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改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2.出示例2: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读题、审题,独立分析思考:(1)“照这样计算”是“照哪样计算”?(2)要求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应用题(三),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答:买5个书架用125元.

做一做:

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请按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己独立把这题完成)

70÷2=35(千米)

35×7=245(千米)

70÷2×7

=35×7

=245(千米)

答:7小时行245千米.

同桌同学交换检查.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例1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改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2.

出示例2: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读题、审题,独立分析思考:

(1)“照这样计算”是“照哪样计算”?

(2)要求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后,请同学打开书,把小标题写在书上,并列出综合算式.

订正时,老师板书.

(1)每个书架多少元?             综合列式:

75÷3=25(元)                200÷(75÷3)

(2)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          =200÷25

200÷25=8(个)               =8(个)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师:75÷3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加小括号是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

师:我们学习了例1、例2.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两道题前两个已知条件完全相同,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但是,要求5个书架多少元和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第一步都要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书架的单价)

下面我们看一组练习,再比较一下.

1.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选择正确列式、并说明理由.

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A.250÷5×1750 B.1750÷(250÷5)

C.1750÷250÷5 D.1750÷250×5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例1、例2,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结构上的特点.最后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请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一班同学上体育课,18人排成2行,照这样计算,全班54人排几行?

小资料〔归一问题〕

这里的“归一”,是指一种解题方法,即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然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的数量.能用这种方法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作归一问题.

在归一问题中,由于有一个单位数量保持不变(常用“照这样计算”,“同样的”等语句来说明).因此,题里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使归一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事实上,即使用算术方法解答,有时也可以根据题中数量成倍数扩大(或缩小)的特点来列式.这种解法习惯上称作“倍比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复习准备设计了从连续两问应用题去掉第一问,改编成两步应用题,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讲授新课重点抓住“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始终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体会归一问题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例1、例2的相同点、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板书设计


《应用题(三)》出自:www.89xue.com网

上一页  [1] [2] 


Tag: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一篇:应用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