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计算应用题(八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9页例1。
教学目的: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凭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结构,并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特点:应用题检验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算题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生猜老师的年龄。
2.生提供信息:如果老师不直接告诉年龄,你能提供几条信息,使同学们从你所提供的信息中推算出老师的年龄吗?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展开,让学生灵活选择条件进行解答。
[说明:课的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
1.师提供信息。
同学们种树,三年级种了36棵,四年级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种的棵数比三、四两个年级种的总数少8棵。
(1)独立操作:你能用线段图把这几条信息表示出来吗?
(2)指名回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五年级种的棵数怎么表示?(课件显示)
(3)提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如:四年级种的棵数,三、四年级共种的棵数,五年级种树的棵数,三个年级共种树的棵数等。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课件在线段图的相应的位置上表示出来,并打上“?棵”。一、二步计算的问题马上让学生口答。)
[说明: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2.尝试解答:五年级种树的棵数,即例1。
3.指名板演。
36+36x2-8 36x(2+l)-8
=36+72-8 =36x3-8
=108-8 =108-8
=100(棵) =100(棵)
答:五年级种树100棵。
4.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思路。
5.揭示课题: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小组讨论:如何来检验算式是否正确?
7.交流汇报。
(1)把得数当作已知数,再算一遍:
36+36x2-100=8(棵)
正好符合原来的已知条件。
(2)换一种方法解答。
[说明: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分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尝试后讲解,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8.试一试。
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四(l)班同学做了25件,四(2)班同学做的件数比四(1)班的2倍少15件,四(3)班做的件数是四(2)班的2倍,四(3)班同学做好事多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