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
u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u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
u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
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别。
教学准备
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
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约 4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如《命运》交响曲)
2.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高昂;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伟大的乐章。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教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
1.欣赏乐曲,受到强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约 16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实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