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正文

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05-18 16:47:54]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90
摘要: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捕风捉影地把吴晗于1960年写成的剧本,同1961年才出现的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毛泽东关于“罢官”要害问题的谈话,更使批判人有严重的政治色彩。实际上,批判的矛头不仅是指向一个人,一个剧本,一个领域。“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堆谁也预料不到的政治大风暴即将降临到中国大地上。生:(阅读“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两个文件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标志?)师:这两个文件集中体现了“左”的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对党内和国内政治形势作了完全。
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标签:高一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捕风捉影地把吴晗于1960年写成的剧本,同1961年才出现的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毛泽东关于“罢官”要害问题的谈话,更使批判人有严重的政治色彩。实际上,批判的矛头不仅是指向一个人,一个剧本,一个领域。“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堆谁也预料不到的政治大风暴即将降临到中国大地上。

生:(阅读“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两个文件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标志?)

师:这两个文件集中体现了“左”的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对党内和国内政治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成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更把阶级斗争的尖锐性提到全国人民面前。不过,人们最初还无法确切知道这个中国的“赫鲁晓夫”到底指的是谁?此后,江青一伙控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3.红卫兵运动

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接受毛泽东等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照片,讲述这一内容应多一些感性的材料,以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毛泽东点燃“文化大革命”烈焰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支持青年学生,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煽文化革命之风,点文化大革命之火”。早在6月初,北京一些中学就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他们的大字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这份“左”而幼稚的大字报意外地获得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肯定青年学生的“造反有理精神”。在个人崇拜狂热的年代,领袖的支持就是行动的号令,红卫兵运动一下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先后11次接见来自全国的红卫兵和群众1100多万人。林彪一再做煽动性讲话。这样,红卫兵运动也由最初的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杀向社会,开展对“阶级敌人的揪斗、批判、抄家,把许多老字号店铺、街道名称改成“东风”、“反修”、“卫红”等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称呼。真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气概。红卫兵运动成为全国大动乱的前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向家长及周围人了解当年红卫兵运动的情况,谈谈自己对红卫兵运动的看法)

生:(自由发言,观点不限)

师:“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绝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对毛泽东和党的信任,是怀着“誓死捍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真诚信念投身这一运动的。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幼稚,一经煽动,表现出狂热和盲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中,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曲折人生,提高了觉悟,从积极参加转而消极观望,一部分人进而抵制,因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给党、国家造成破坏,也给青年人本身带来伤害。

二、“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1.“全面夺权”

师: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一批“造反派”组织,夺取上海市党、政各级领导权,即所谓“一月革命”。毛泽东把这一事件称作是“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里夺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这样的定性,是否符合实际?夺权是革命之举,还是对历史的嘲弄?他们是在夺哪个阶级的权?

生:(思考、议论,不一定要求回答)

师: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派系斗争此起彼伏,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

2.二月抗争

师:全国性的动乱在迅速蔓延。林彪、江青一伙想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引入军队,贺龙等功勋卓著的军队高级领导被揪斗、打倒,甚至被迫害致死,引起为新中国诞生出生入死奋战多年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忧虑和震怒。这种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林彪、江青一伙义愤之情,终于导致1967年2月前后,他们在党和军队的高层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和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为2月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斗争影响更大,故被江青一伙诬蔑为“二月逆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