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2.导语
“诗言志”,中国人是这样认为的,外国人呢?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一学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帆》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萤火虫》,看一看外国人写诗是否也“言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帆》想想“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讨论并归纳:这只在雾海上孤独航行的白帆船,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青年莱蒙托夫生活在一些不思进取的贵族子弟中间,他鄙夷他们的无聊和空虚,渴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他到遥远的异地寻找自己的理想,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它把空虚的生活,无聊的消磨生命,碌碌无为抛弃在故乡。
2.提问:怎样理解“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波涛汹涌,海风呼啸,海上的风暴惊心动魄。“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它在全力抗争,要战胜风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帆不是要寻找安逸空虚的生活,而是选择了与狂风搏斗,与风暴抗争。它不是追求“清澈的碧流”“金色的阳光”,而是“祈求风暴”,它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实现自身的价值。
3。提问:“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讨论并归纳:它表达了“帆儿”的理想,即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自
身价值。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诗人借“帆儿”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显示了他卓尔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
4.朗读<萤火虫>,想一想诗中的“萤火虫”究竟是什么?看一看,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人称?这样写好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萤火虫”原是指一种能发光的昆虫,黄褐色、尾部有发光器,这里诗人用以指代那些小人物,普通人。这首诗采用了第二人称“你”的写法,第二人称写法一般是通过这种亲切无间的对话形式,平和的、在不知不觉中把作者的情感传导给读者,收到较好的效果。
5.看一看<萤火虫>,想一想微小的萤火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怎样理解“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的含义?
讨论并归纳:“萤火虫”是小昆虫,本意指代普通人,小人物,这首诗是通过“萤火虫”告诉读者,“尽管我们是普通人,小人物,我们也不要气馁,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一份潜能,对社会、对国家尽了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便可以骄傲”,这便是这首诗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含义是:萤火虫毕竟是小昆虫,它自身的发光原是极其低微的,这并不是萤火虫的过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这绝对不能怪罪这个人,小人物,普通人能力低对社会作用小,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用不着因为能力低而丧失对人生的追求。只要我们凭自己的努力,尽了能力那就行了,“因为宇宙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四、小结
“诗言志”,古今中外毫不例外。<帆>中,莱蒙托夫借“帆”这个形象寄托了自己人生的选择和理想的追求。<萤火虫>中,泰戈尔用明白如话的诗句,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生命的意义不是以外在的伟大和渺小来衡量的,而在于你是不是珍惜你自己,珍惜大自然赋予你的力量,并最大限度地用这力量发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