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

[07-09 16:05:10]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142
摘要:【预习案】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预习提示一、作者及作品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标签: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预习案】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预习提示
一、作者及作品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二、基础知识
(一)、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      扳      谒      邑      称      泯      矣      焉      耶
(二)句子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词类活用
1、“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6、泯然众人矣 (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7、父异焉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四)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慢慢地。    今义:稍微。)
复到舅家           (古义:再,又。           今义:常用义为重复、往复)
泯然众人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常指大家、许多人。)
(五)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