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

[07-09 16:05:10]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142
摘要: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六)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标签: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六)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七)重点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指定题材(叫他)写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取之处。
2、稍稍 宾客其父 或 以钱 币乞 之。
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作客,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作诗。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
他的父亲觉得那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竟然成了平庸的人,是因为他从人们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
三、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www.89xue.com (三)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探究案】
(一)初读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              扳(         )        谒(          )
泯(      )              称(        )         卒(          )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二)再读交流:
1、学生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
2、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
3、解难释疑,重点翻译文章第三段
(三)三读文交流: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