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1
【学习目标 】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新疆域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导入课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一、预习检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 ) 骨gé ( ) zhě( )皱 追sù( )
劫( )难 蟾蜍( ) 陨( )石 携( )带
2、解释词语
劫难: 追溯
天衣无缝: 致密:
二、整体阅读: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自主学习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四、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