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再别康桥》教案设计3-人教必修一» 正文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3-人教必修一

[11-26 03:45:58]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971
摘要: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3-人教必修一,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2.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师生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www.89xue.com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板书:

再别康桥

缓步飘然离

                   恋恋不舍

        金柳

                 水草

                            清潭

                                 泛舟

                                       沉默中惆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