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07-12 14:19: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786次
摘要:7.箕踞以骂曰__________________ 8.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__9.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______ 10.函封之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意动用法,以……为迟 2.意动用法,以……为怪3.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 4.使动用法,使……听到5.名词作动词,上前 6.名词作动词,流泪7.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8.名词作状语,向上9.名词作状语,向北 。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7.箕踞以骂曰__________________ 8.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__
9.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______ 10.函封之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意动用法,以……为迟 2.意动用法,以……为怪
3.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 4.使动用法,使……听到
5.名词作动词,上前 6.名词作动词,流泪
7.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8.名词作状语,向上
9.名词作状语,向北 10.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故意。
2.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3.左右乃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
4.终已不顾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
5.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中医医生。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答案 1.有心意,同意。 2.可以用(它)来。 3.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
www.89xue.com 4.不回头。 5.宫廷的侍卫。 6.袒露一只臂膀。 7.走投无路,陷入窘境。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为戮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购之金千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王拜送于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群臣侍殿上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见”表被动。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2.被动句,“为”表被动。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3.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金千斤购之”。秦王用一千斤金的赏金购取他的头。
4.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拜送”。燕王亲自在庭堂上拜送。
6.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者群臣”。侍奉在大殿上的群臣。
7.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8.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如今去了而不能返回的,那是没用的人。
六、名句默写。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_______________。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 1.图穷而匕首见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我阅我广——拓展延伸
7.箕踞以骂曰__________________ 8.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__
9.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______ 10.函封之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意动用法,以……为迟 2.意动用法,以……为怪
3.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 4.使动用法,使……听到
5.名词作动词,上前 6.名词作动词,流泪
7.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8.名词作状语,向上
9.名词作状语,向北 10.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故意。
2.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3.左右乃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
4.终已不顾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
5.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中医医生。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答案 1.有心意,同意。 2.可以用(它)来。 3.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
www.89xue.com 4.不回头。 5.宫廷的侍卫。 6.袒露一只臂膀。 7.走投无路,陷入窘境。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为戮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购之金千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王拜送于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群臣侍殿上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见”表被动。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2.被动句,“为”表被动。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3.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金千斤购之”。秦王用一千斤金的赏金购取他的头。
4.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拜送”。燕王亲自在庭堂上拜送。
6.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者群臣”。侍奉在大殿上的群臣。
7.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8.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如今去了而不能返回的,那是没用的人。
六、名句默写。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_______________。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 1.图穷而匕首见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我阅我广——拓展延伸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