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教学设计
[07-12 14:40:29]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501次
摘要: 师生明确: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从两个方面归纳) (9)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例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
“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教学设计,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师生明确: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从两个方面归纳)
(9)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例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1)【教师设疑】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如何入手?
(2)【学生回顾】
A、 咏怀的对象
B、 咏怀的媒介:主观、客观
C、 抓诗人、创作背景、注释、题目来明确咏怀对象即媒介。
(3)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背景,引导学生明确“古人”、“来者”的具体含义。
(4)【教师引导】要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5)【教师设疑】分析人物形象抓哪些语言?
(6)【学生明确】“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教师提示】抓抒情主人公的心态、心理。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
www.89xue.com (8)师生明确: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题例4
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1)学生回答,仍需从语言入手。“恐”、“开封”
(2)【教师提示】抓细节描写,体会心理活动。
(3)学生明确: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9、师生小结:情从形象中来,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托物言志),人物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10、以语言为桥梁,通过形象特点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11、教师小结全堂课的重点——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堂课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主,选取了不同题材、不同表现手法、问法不同的诗歌作为题例,在解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对形象、语言的初步鉴赏,意在引导同学掌握方法,拾阶而上,拨云显月,真正读懂诗歌。
1 、学会审题——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
2 、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
点:题目、点题、作者、背景、注释、重要句子。
3 、 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4 、 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师生明确: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从两个方面归纳)
(9)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例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1)【教师设疑】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如何入手?
(2)【学生回顾】
A、 咏怀的对象
B、 咏怀的媒介:主观、客观
C、 抓诗人、创作背景、注释、题目来明确咏怀对象即媒介。
(3)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背景,引导学生明确“古人”、“来者”的具体含义。
(4)【教师引导】要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5)【教师设疑】分析人物形象抓哪些语言?
(6)【学生明确】“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教师提示】抓抒情主人公的心态、心理。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
www.89xue.com (8)师生明确: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题例4
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1)学生回答,仍需从语言入手。“恐”、“开封”
(2)【教师提示】抓细节描写,体会心理活动。
(3)学生明确: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9、师生小结:情从形象中来,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托物言志),人物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10、以语言为桥梁,通过形象特点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11、教师小结全堂课的重点——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堂课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主,选取了不同题材、不同表现手法、问法不同的诗歌作为题例,在解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对形象、语言的初步鉴赏,意在引导同学掌握方法,拾阶而上,拨云显月,真正读懂诗歌。
1 、学会审题——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
2 、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
点:题目、点题、作者、背景、注释、重要句子。
3 、 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4 、 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Tag: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如何修改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