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教学设计» 正文

“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教学设计

[07-12 14:40:29]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501
摘要: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品味: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②诵读:通过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即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借助意象挖掘感情。 2、教学难点 抓住形象、概括的语言,体会意象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分析 (一)导课 由2004年《考试说明》及诗歌。
“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教学设计,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品味: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②诵读:通过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即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借助意象挖掘感情。
    2、教学难点
    抓住形象、概括的语言,体会意象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分析
    (一)导课
    由2004年《考试说明》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导入“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法”的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演示】“学习目标”  
    (三)
    题例1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1)抓住试题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所在、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题干,找到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 
    (2)挖掘景物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感情。
    题例2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学生上黑板答题。
    (2)【教师评讲】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3)【教师设疑】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
    (4)【学生讨论】要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5)【教师总结】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契合点”。
    (6)针对主题归纳不全面的问题,教师引导:该诗分两层,分别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小松和时人两个角度言志。
    (7)【教师总结】主题归纳注意多角度。
    (8)教师引导: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
    赏识才居要职,不久就因重病而死。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如何修改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