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3
[07-25 03:10:07] 来源:http://www.89xue.com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810次
摘要:6、 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三、 教学效果测评: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2、 猜一猜:小调皮及聪明屋。(课件出示)3、 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四、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教学反思: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图形中寻找规律。图形中的规律是抽象的,用来描述图形中规律的式子是由一些数学符号组成的,它是枯燥的。我们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就必须要借助具体的模型,并且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图形,并组织。
找规律教学设计3,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6、 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
2、 猜一猜:小调皮及聪明屋。(课件出示)
3、 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图形中寻找规律。图形中的规律是抽象的,用来描述图形中规律的式子是由一些数学符号组成的,它是枯燥的。我们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就必须要借助具体的模型,并且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图形,并组织学生用一根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三角形。在学生回忆时质疑:图形中是否隐含着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谈发现。学生深刻感受到独立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与连接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变化”的操作中直观展示“公共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学习本课新知的认识停靠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处于一种对知识渴求的状态,这时是教学新知,引导探究规律的最佳时机。在这里为本课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接着,在用正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寻找规律,这个活动中学生会迁移在连接排列的三角形中找规律的方法和经验,轻松地与老师共同完成列表,进行分析找到规律,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巩固。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五边形和六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规律。这里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次迁移,是数学思考方法的再次运用,是对图形中规律的拓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本节课图形中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小学生认识规律,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成,用多种思考方法探究规律,并在分析中表述抽象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www.89xue.com 200 180 160 120
2、游戏:接规律画几个图形,让你的同桌接着画下去。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6、 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
2、 猜一猜:小调皮及聪明屋。(课件出示)
3、 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图形中寻找规律。图形中的规律是抽象的,用来描述图形中规律的式子是由一些数学符号组成的,它是枯燥的。我们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就必须要借助具体的模型,并且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图形,并组织学生用一根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三角形。在学生回忆时质疑:图形中是否隐含着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谈发现。学生深刻感受到独立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与连接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变化”的操作中直观展示“公共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学习本课新知的认识停靠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处于一种对知识渴求的状态,这时是教学新知,引导探究规律的最佳时机。在这里为本课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接着,在用正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寻找规律,这个活动中学生会迁移在连接排列的三角形中找规律的方法和经验,轻松地与老师共同完成列表,进行分析找到规律,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巩固。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五边形和六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规律。这里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次迁移,是数学思考方法的再次运用,是对图形中规律的拓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本节课图形中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小学生认识规律,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成,用多种思考方法探究规律,并在分析中表述抽象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第三课时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找规律。
第1题,接着再画出5个珠子。
第2题,按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图形。
第3题,在横线里填数。
4 7 10 13
www.89xue.com 200 180 160 120
2、游戏:接规律画几个图形,让你的同桌接着画下去。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Tag: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