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256+99+44=(□+□)+□
(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 、28页例1
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率,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以高抽象思维能力。
2、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交换律。
3、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挂件)
教学过程:
一、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 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或出示主题画挂图。
托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履行的情景或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同学们,五一假期快到了,李叔叔准备骑自行车去履行。同学们仔细观察,途中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要我们解决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会把图上呈现的三段文字一字不落的复述一遍,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拔高要求)
2、 尝试解决问题
师:要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样列式计算?
板书: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室指名学生把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师:40+56和56+40都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答教室板书56+40=40+56
二、 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想一想,你写的算式为什么可以用“=”连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选择几个板书
三、 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师:同学们请仔细的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你的话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吗?能不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
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再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等式所反应的规律:
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老师感觉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比较麻烦。试试用两个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师:通常用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这里的a和b可以表示那些数呢?用字母表示和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那个更简单?
四、 在练习应用应用中巩固
1、 书本28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
第1题:把两个加数300和600交换位置,和不变,所以“=”右面填600+300
第2题: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加数分别是65和35,所以灯饰应该是35+65=65+35
2、练习五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读懂表格,说一说怎样相加,和要填在那个格子中,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入表格。
学生填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表格中的数有什么规律,怎样填比较简单一些。让学生知道以加号所对的那条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所以填表可以;利用这个规律,也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进行检验。
3、练习五第2题
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交换加数验算,计算加法时“凑整”的计算方法等,都是加法交换律
4、练习五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订正
五、 全课总结,布置任务
www.89xue.com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如何得出加法交换律的?同学们可以留心生活中的一些计算,看什么地方用到加法交换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