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教学活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区别。
2.初步体验和认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3.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认识工业化,认识中国的近代史。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00~105页。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简单调查学生对于本课有关内容的了解程度,特别是深度和准确度,以便把握教学的分寸。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谈一谈对爱迪生的认识和了解,并比较与教科书上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2.自由讨论。肯定学生对爱迪生这位科学家的了解,并告诉学生,爱迪生是对工业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并提问学生“什么是工业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
你们穿的鞋子、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工厂制造出来的。)
在工厂里是怎样制造的?(工人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有的学生了解有关情况,请他们讲一讲生产流水线等情况。)
那么,在人类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一直是这样的吗?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得到鞋子和衣服的?(自己制作或者由鞋匠、裁缝制作。今天虽然也有,但却很少。)
自己制作与用机器制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利用机器制作,效率会大大提高,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还可以降低成本。)教师告诉学生:“鞋匠、裁缝是靠自己的技术用手工生产鞋子和衣服的,因此人们把这种生产叫做手工业。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和技术进行生产,它的标志之一就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在蒸汽机之后,人类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明,而且有许多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上有两个年表,列举了一些发明,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年表中选择一或两项发明进行讨论: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巡视并适当地提供帮助,提醒学生向全班汇报时要以具体的问题来说明。比如:一位鞋匠一天做一双鞋子已经是很快的了,如果采用蒸汽机带动机器,会怎么样;过去纺线用小纺车,一天纺的纱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如果用纺织机呢;没有天花疫苗时,一旦天花流行会怎么样,等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强调工业化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布置家庭作业。
〖给老师的建议〗
1.在讨论中,教师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器生产与手工业生产的区别。
2.关于电的应用以及电气化时代,不必要求学生详细了解,教师简单说明是工业化中一个新的阶段即可。
〖家庭作业〗
告诉家长在今天的小组讨论中同学发表的意见,并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评价建议〗
对各个小组的介绍进行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对上次课学习的感受。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相互议论一下。教师强调:“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就像课文中所说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就是社会发展的中心。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带来了与古代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头脑风暴。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9页和第51上方的几幅照片及说明,然后讨论和评价。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变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导他们懂得,工业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富裕和方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问题与苦恼。
3.探究与思考。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2页“在同一时期中”的内容,然后让他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老师的建议〗
1.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思考能力,本课可以让他们很好地实践批判性思维。关于工业化影响的讨论,以及关于同一历史时期与中国对比的讨论,都是很好的题材,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引导。
2.为满足学生实践批判性思维的需要,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即使学生的意见具有明显的错误,也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让他们通过争论互相说服。
〖家庭作业〗
根据今天的课堂学习,完成教科书第52页“我的看法”。
〖评价建议〗
1.对在头脑风暴和探究讨论中见解独到、观点有说服力的学生给予表扬。
2.对学生的家庭作业给予书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