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
解读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帮助学生将理解的知识,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动,学以致用。
解读
教材 内容标准 通过教育,激发其发明创造的热情,使其懂得尊重别人的脑力劳动成果,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尊重他人(包括外国人)的智力成果权。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智力成果权的能力。
知识目标 智力成果的涵义、表现及作用;智力成果包含的内容,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
教学资源 音像、照片及学生资源
教学难点 懂得公民在依法维护自己智力成果权的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脑力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智力成果的涵义和作用。
解读学生 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未成年人对此了解有限,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
解读
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 通过报刊、网络搜集影像及查阅资料并整理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一、导
入
1、材料导入:
材料1:中国商标在海外被抢注
材料2:《细节决定成功》一书发现盗版
问:
这两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怎样严重的问题?(知识产权侵权或被侵权)
导入新课 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保护无形财产,保护智力成果权。
2、板书 第三框 无形的财产
新
课 二、讲授新课
1、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81页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智力成果有什么价值?
◎什么是智力成果?
学生谈感受
引出智力成果的涵义
观察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82页材料)加深理解
让学生去感受智力成果的涵义及其价值。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82页材料)
讨论交流:
①介绍自己知道以及喜欢的一些智力成果。
②这些智力成果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明白:智力成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人们能够生活得更好,我们需要更多的智力成果出现,我们也就需要对智力成果进行保护,让更多的人有积极性创造智力成果。
提问: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材料3: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
教师提问:
这个16岁中学生当老板的事情,给你什么启示?(未成年人也能够享有智力成果权。)
学生回答: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着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学生谈启示
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教师提问:
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可依,说说你所知道的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