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实录
师:有道理。
生:象这种哺育后代的繁殖行为是有阶段性的,到一定时期就会消失。如果动物没有学习行为,一旦亲体的繁殖行为消失了,就要忍受饥饿,生命将结束,物种将灭绝。所以只有先天性行为是不行的。
生:要想生存,就得象大山雀那样,自己奋斗,寻找出路,才能不被淘汰掉。
师:那我们就做个不偷东西的大山雀吧。(孩子们都笑了。)接着看第四题。
生:蚯蚓、大山雀、黑猩猩比较起来黑猩猩更聪明,思维更复杂,所以学习能力更强。
师:在同样条件下培养黑猩猩钓取食物,它们的学习速度是否相同呢?
生:不可能相同。
师:对,不同种动物或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能说一说差别的原因吗?比如说:结构因素、形态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生:遗传因素。
师:具有了遗传因素,子代就一定能象亲代那样吗?留做课后思考吧。回想本节内容,我们学到了什么?请总结。
生:(三名同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及两者的区别。通过比较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必要条件,而后天的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类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很透彻。今天的课结束了。
生:作业。
第二课时
探究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师:一起回忆探究实验有哪几个环节。
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师:今天我们以菜青虫为例,探究动物的行为。我们先来熟悉我们的探究对象。
生;(介绍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卵经过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发育成的幼虫,它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食,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长大后变为蛹,最终羽化成菜粉蝶。
师:展示学生采集和饲养虫卵的录象片段。
生:对照屏幕介绍采集和饲养过程。在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背面找到的虫卵,连同叶片一起采集回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饲养,4~5天相继发育成了幼虫。
师:万事具备,开始分组实验。
生;逐个环节进行。
师:巡查。
(掌握实验进行情况,对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和完善计划”这个步骤,同学们的疑问比较多,有必要提请全班讨论,迅速解决。)
师:出示讨论题。
讨论题1:为什么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直接从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采集幼虫做实验不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我们探究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性的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如果直接用菜青虫做实验,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学的就不能确定,实验的可信度降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