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一、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物体沉浮的现象。 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⒊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三、 材料准备 1.教师用:木块、铁块等。 第一组: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块、回引针 ⒉学生用: 牙签、蜡烛等。 第二组:大小不同瓶子五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 演示实验 出示几种物体,问:如果老师把这些东西同时放入水中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学生观察,引入活动——我们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一些问题。 首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在交流观察中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生活中的经验发生矛盾,引起争议。 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动手实验 出示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块、回引针、牙签、蜡烛等到物体(放在一信封中) 观察这些物体并推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并分堆,讨论:我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 检验自己的推测,把推测错误的放在一起, 讨论: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学生可能得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 这部分内容对观察活动提出更高的、进一步的要求。即:先推测,再验证,再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经验和事实产生矛盾时,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怎样证明? 实验观察 出示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块、回引针、牙签、蜡烛等到物体。 推测:桌上的这些物体是沉还是浮,并归类。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吗?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有关吗? 出示第二组实验材料 先观察这组材料,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有什么不同点吗?你能不能使大小一样的三个瓶子一个沉入水底,一个浮于水面,一个有点沉。 讨论: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吗? 把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块、回引针、牙签、蜡烛等物体按体积的大小进行排列,再用卡片标出这物体是沉还是浮。 讨论并归纳: 物体的沉浮与大小轻重没有关系。 学生实验使大小一样的三个瓶子一个沉入水底,一个浮于水面,一个有点沉。 讨论: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关吗?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在前一部分已引出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这里的活动隐含着如何做观察记录和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当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察的事实产生矛盾时,我们怎么想呢?这有两种可能:或许是我们的观察有误、或许是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是没有关系的(即我们的推测有误)。这样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