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作文写作技巧舍弃猜题押题 回归作文本真» 正文

舍弃猜题押题 回归作文本真

[05-12 19:02: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写作技巧   阅读:90
摘要:舍弃猜题押题 回归作文本真作者/青 秀20xx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但笔者依然清晰地记得高考前那段时间的作文复习。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各大报刊也在醒目位置标注某某专家对今年作文题的预测。比如“站在高处”、“我的心在乌云之上”、“流水线”、“装饰”、“本色”、“我爱传统文化”等等,一时间,学生忙着研究这些作文题,老师忙着在网上搜索资料,然后挤出宝贵的复习时间讲这些作文题。然而,事实是高考作文跟这些所谓的预测题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学生很郁闷,老师很尴尬。一些“聪明”老师事先埋下了伏笔,他们在“考前指导”结束后添加一句话:“老师讲的可能不考,如果能猜到,老师也就不用在这里教书了”。这些老师说的都是大实话,也是无奈之。
舍弃猜题押题 回归作文本真,标签:写作技巧大全,http://www.89xue.com
  舍弃猜题押题 回归作文本真
  
  作者/青 秀
  
  20xx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但笔者依然清晰地记得高考前那段时间的作文复习。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各大报刊也在醒目位置标注某某专家对今年作文题的预测。比如“站在高处”、“我的心在乌云之上”、“流水线”、“装饰”、“本色”、“我爱传统文化”等等,一时间,学生忙着研究这些作文题,老师忙着在网上搜索资料,然后挤出宝贵的复习时间讲这些作文题。然而,事实是高考作文跟这些所谓的预测题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学生很郁闷,老师很尴尬。一些“聪明”老师事先埋下了伏笔,他们在“考前指导”结束后添加一句话:“老师讲的可能不考,如果能猜到,老师也就不用在这里教书了”。这些老师说的都是大实话,也是无奈之语。但家长们不买账,一些家长说得很“直白”:“我家孩子回来讲了,语文老师讲的都没考,早知道就不听了!”
  
  笔者连续送了几届高三,对江苏高考感受最深的就是,命题者似乎在和所有的高三师生“捉迷藏”——你以为要考的我偏不考,你以为不考的、考过的我偏考,还要一考再考,就要让你猜不到、押不着。面对“君临天下,如此行事”的命题者们,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走出这种困境和尴尬,怎样再给学生家长以信任,从而得到“为人师”应有的尊重呢?笔者以为要解决好下面两个问题。
  
  一、该怎么看待高考作文
  
  有的教师从来不研究高考,只管埋头教书,做了很多无用功,费时费力还不讨好。有的教师又过于看重高考,唯高考试题马首是瞻,被高考这根指挥棒耍得团团转,同样费时费力也不讨好。要想相对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既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又要跳出高考带来的定向思维,对待高考作文就要采取这样的态度。毋庸讳言,得作文者得天下。这块大蛋糕,谁能多吃一点,谁的分数就上去了。可很多教师觉得作文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同的作文题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看法又各异,因此,他们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而有的教师非常重视作文,但又过于重视作文的外在,比如猜题、押题,而忽略了对“作文到底该怎么写才能拿到高分”的实际指导,其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曾有过这样惨痛的教训。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当时一看到这个题目,老师很兴奋,家长也很兴奋,都觉得猜中了题目。因为考前复习时,练过作文“飞翔的天空”。可实际阅卷时才发现出了大问题,很多考生没有认真考虑标题中的“怀想”二字,没有认真区别这两个作文题的不同之处,只是一股脑儿地把以前写过的觉得不错的作文套上去。结果呢?不言而喻。无独有偶,同样惨痛的教训发生在20xx年。这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绿色生活”,而之前练过一个作文题“留一片绿地”。许多考生不去辨别“绿地”与“生活”的差异,不善于转化,生搬硬套,结果又是南辕北辙。
  
  高考题要研究,但不要被它限制。比如前面提到的20xx年那些专家们猜的题,这些作文题基本上还是在“怀想天空”、“品味时尚”,“好奇心”、“绿色生活”这两种类型里面打转,忽略了另外一种类型的高考作文题:“人与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风头,猪肚,豹尾”、“感情亲疏对认知的影响”。南通市20xx年的二模考试作文题“满与空”,才真正对高考具有指导意义。一模一样的作文题不可能猜到,但能大胆预测到某种类型,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审题,能切实地提高学生对这类作文的写作水平,的确能有力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作文分数。
  
  二、作文的本真是什么
  
  猜到某一类型文题或某个关键词,只是比别人在审题上快了一小步。接下来的写作,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大步。这一步就需要少些功利浮躁,多些踏实稳健,切切实实回归作文的本真,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作文的本真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五个字——“我手写我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 [2]  下一页


Tag: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大全作文 -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