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成就完美
[05-17 00:39:47]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二数学教案 阅读:90次
摘要:——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一节示范课编者按: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老师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对我们整个课堂教学领域起着引领作用。为此,我们自本期起,开设“校长教学赏析”专栏,希望您把身边的或其他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的精彩示范课写给我们,以飨读者。 2005年2月25日上午7点58分,第一节课开始,李烈校长拿着听课笔记,走进了教室。三年级九班的赵伟老师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作为一位刚教一个学期的新教师,课上得不错。作为校长怎样引领呢?李烈想还是以课来说课。于是,她借三年级九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课”。为了原汁原味地和大家共享这。
细节成就完美,标签:高二数学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一节示范课
编者按: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老师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对我们整个课堂教学领域起着引领作用。为此,我们自本期起,开设“校长教学赏析”专栏,希望您把身边的或其他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的精彩示范课写给我们,以飨读者。
2005年2月25日上午7点58分,第一节课开始,李烈校长拿着听课笔记,走进了教室。三年级九班的赵伟老师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作为一位刚教一个学期的新教师,课上得不错。作为校长怎样引领呢?李烈想还是以课来说课。于是,她借三年级九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课”。为了原汁原味地和大家共享这节精彩的引领课,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实录”了其中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
看见校长来到自己班讲课,同学们自是兴奋不已。
师:你们面部表情告诉我,你们特别高兴。我很感动,也很高兴。现在我想说的是咱们是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可不是你们坐在那里听我讲。咱们实验二小学生的特点,绝对不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咱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所以今天咱们一起讨论,好不好?希望这节课下来之后,你所说的话要比我说的话多,如果你让我说的话多了,那你们可就太吃亏了,时间都让我给占了,每人都要争取有发言的机会,好吗?
学生们劲头十足,齐声说:“好!”
师:口算,大家应该没有问题吧,看谁反应快。咱们一起看这里(投影,两题一组)。
生:21×3=63;21×30=630
师: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算完以后要琢磨。
生:下面数是上面数的10倍。
师:好!继续。
生:34×2=68 34×20=680 41×5=205 41×50=2050 15×2=30 15×10=300
(稍后有学生纠正,15×10=150。)
师:啊——
更多的学生醒悟过来了。
师:这两个算式有前面的关系吗?
生:没有了。
师:(微笑着说)是不是受前面的题影响了?其实发生变化了。是你出题还是我出题呀?(学生一下子笑了起来)可要认真审题噢!请继续。
……
师:刚才我们说15×2和15×10没有上面的关系,那你看看,这两个算式和15×12有关系吗?发现了什么,小声的说说。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头靠头,有序发言,轻声入耳。
师:真是训练有素,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李校长并没有让学生汇报。接着,她投影了教材上的书架图。
【感悟】
李校长简短的开头语,初听是客套话,细思有意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对话的氛围,指导了学习方法。
口算基础训练,全员参与,是全面热身。学生不经意间掉进老师设置的“陷阱”,进一步集中了注意,唤醒了思维。后面的口算不再是“脱口而出”,多了几分“深沉”。美丽的错误,再次验证了李校长提出的“课堂学习无差错原则”。
更妙的是口算之后的“回马枪”,是为学习新知搭设的“脚手架”。但李校长组织学生讨论之后,并不让学生言明。画龙不点睛,是“虚晃一枪”?非也!“引而不发,跃如也。”否则,就是“脚手架”搭得太高,牵着学生沿着老师指定的路径走,就不会有创新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动脑习惯的养成。
【片断二】
师:看看这个图,有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
生:每层可放书14本,共有12层,150本书能放下吗?
师:他的问题是“能不能放得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要计算12×14?出现问题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咱们还没有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地好好学过、研究过。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会做?
很多同学举手,“我会!”
师: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先独立思考。
——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一节示范课
编者按: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老师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对我们整个课堂教学领域起着引领作用。为此,我们自本期起,开设“校长教学赏析”专栏,希望您把身边的或其他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的精彩示范课写给我们,以飨读者。
2005年2月25日上午7点58分,第一节课开始,李烈校长拿着听课笔记,走进了教室。三年级九班的赵伟老师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作为一位刚教一个学期的新教师,课上得不错。作为校长怎样引领呢?李烈想还是以课来说课。于是,她借三年级九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课”。为了原汁原味地和大家共享这节精彩的引领课,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实录”了其中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
看见校长来到自己班讲课,同学们自是兴奋不已。
师:你们面部表情告诉我,你们特别高兴。我很感动,也很高兴。现在我想说的是咱们是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可不是你们坐在那里听我讲。咱们实验二小学生的特点,绝对不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咱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所以今天咱们一起讨论,好不好?希望这节课下来之后,你所说的话要比我说的话多,如果你让我说的话多了,那你们可就太吃亏了,时间都让我给占了,每人都要争取有发言的机会,好吗?
学生们劲头十足,齐声说:“好!”
师:口算,大家应该没有问题吧,看谁反应快。咱们一起看这里(投影,两题一组)。
生:21×3=63;21×30=630
师: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算完以后要琢磨。
生:下面数是上面数的10倍。
师:好!继续。
生:34×2=68 34×20=680 41×5=205 41×50=2050 15×2=30 15×10=300
(稍后有学生纠正,15×10=150。)
师:啊——
更多的学生醒悟过来了。
师:这两个算式有前面的关系吗?
生:没有了。
师:(微笑着说)是不是受前面的题影响了?其实发生变化了。是你出题还是我出题呀?(学生一下子笑了起来)可要认真审题噢!请继续。
……
师:刚才我们说15×2和15×10没有上面的关系,那你看看,这两个算式和15×12有关系吗?发现了什么,小声的说说。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头靠头,有序发言,轻声入耳。
师:真是训练有素,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李校长并没有让学生汇报。接着,她投影了教材上的书架图。
【感悟】
李校长简短的开头语,初听是客套话,细思有意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对话的氛围,指导了学习方法。
口算基础训练,全员参与,是全面热身。学生不经意间掉进老师设置的“陷阱”,进一步集中了注意,唤醒了思维。后面的口算不再是“脱口而出”,多了几分“深沉”。美丽的错误,再次验证了李校长提出的“课堂学习无差错原则”。
更妙的是口算之后的“回马枪”,是为学习新知搭设的“脚手架”。但李校长组织学生讨论之后,并不让学生言明。画龙不点睛,是“虚晃一枪”?非也!“引而不发,跃如也。”否则,就是“脚手架”搭得太高,牵着学生沿着老师指定的路径走,就不会有创新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动脑习惯的养成。
【片断二】
师:看看这个图,有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
生:每层可放书14本,共有12层,150本书能放下吗?
师:他的问题是“能不能放得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要计算12×14?出现问题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咱们还没有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地好好学过、研究过。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会做?
很多同学举手,“我会!”
师: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先独立思考。
Tag:高二数学教案,高二数学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高二数学教案
上一篇:“刷新”赋予教学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