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故乡导学案» 正文

故乡导学案

[02-06 03:46:00]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824
摘要:第三部分( ) 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2、补充阅读:鲁迅精神永存——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8周年 (2004.10.18 )(部分一)今年10月19 日,鲁迅先生去世68周年。 我开始接触鲁迅是在中学课本上,好象是短篇小说《孔乙己》,后来读过《药》、《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记念》等等。先是零散的读,后是系统的读。跟许许多多热爱鲁迅作品的人一样,我被鲁迅石破惊天的文。
故乡导学案,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第三部分(       )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补充阅读:
鲁迅精神永存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8周年     (2004.10.18 )
(部分一)
今年10月19 日,鲁迅先生去世68周年。
   我开始接触鲁迅是在中学课本上,好象是短篇小说《孔乙己》,后来读过《药》、《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记念》等等。先是零散的读,后是系统的读。跟许许多多热爱鲁迅作品的人一样,我被鲁迅石破惊天的文字和战斗不息的精神深深吸引。
  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故乡》里的闰土,还有阿Q、祥林嫂……那一个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的悲惨遭遇,他们的愚昧无知,无不是对封建思想、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揭露和批判。还有鲁迅大量的杂文,那更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是战士和诗人高度一致的产物,像投枪、像匕首,矛头直指没落的道德、文化、礼教和现实的一切腐败,读时酣畅淋漓、击案叫绝,读后发人深省。
  无论是鲁迅杂文还是小说,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张扬科学与民主,向一切腐朽没落的道德、文化、礼教、制度宣战。
  这就是鲁迅精神。
鲁迅精神是历史的思想丰碑
  鲁迅在世的年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饱经内忧外患,鲁迅曾经用“风雨如磐”、“寒凝大地”、“万家墨面”描绘自己生活的时代。一方面,主权丧失,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生灵涂炭;另一方面,自太平天国起义以来,维新变法,义和团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鲁迅就是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的搏斗中,产生出来的思想巨人。
  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历史容量和战斗性,是中国文化史上所少有的;他的作品的精神力量,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奋斗,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的自信心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任何别的作家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一、自主学习: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1.看提示,请问本文线索?                            
2.那么贯穿全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3.千里迢迢地赶到二十年不见的故乡,不是激动、兴奋,而是         ,为什么?
 
4.那么故乡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才使“我”一踏上故土,就惊呼“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下面我们就通过“我”的见闻来具体分析故乡的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悲哀情绪。
二、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故乡的变化
 (一)景
1.当“我”踏上故土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这幅“萧索的荒村”图让我感到悲哀,因为“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那么“我”记忆中的故乡又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