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正文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07-12 14:03:42]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427
摘要:师:且,对!有的同学看书仔细,有的同学就有些粗心。那么,那个智叟是年轻人吗?生:(齐声)老头。师:怎么知道?生:(齐生)“叟”字呀!师:啊,很好。愚公和智叟都是老头子。那么,那个遗男有几岁了?生:七八岁。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从“龀”字知道。师:噢,龀。这个字很难写,你上黑板写写看。(生板书)写得很好。“龀”是什么意思?生:换牙。师:对,换牙。你看这是什么偏旁?(生答:“齿”旁。)孩子七八岁时开始换牙。同学们不但看得很仔细,而且都记住了。那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师:且,对!有的同学看书仔细,有的同学就有些粗心。那么,那个智叟是年轻人吗?

生:(齐声)老头。

师:怎么知道?

生:(齐生)“叟”字呀!

师:啊,很好。愚公和智叟都是老头子。那么,那个遗男有几岁了?

生:七八岁。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龀”字知道。

师:噢,龀。这个字很难写,你上黑板写写看。(生板书)写得很好。“龀”是什么意思?

生:换牙。

师:对,换牙。你看这是什么偏旁?(生答:“齿”旁。)孩子七八岁时开始换牙。同学们不但看得很仔细,而且都记住了。那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他爸爸肯让他去吗?”此问的本意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孀妻”、“遗男”二词,问在此而意在彼,谓之“曲问”。前面问“愚公有多大年纪?” “智叟是年轻人吗?”都是曲问的例子。问题“拐个弯”,容易激发思考的兴趣。)

(生一时不能回答,稍一思索,七嘴八舌地:“他没有爸爸!”)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

师:对!遗男是什么意思?

生:(齐生)孤儿。

师:对了!这个孩子死了爸爸,只有妈妈。你们看书的确很仔细!再请你们计算一下;这次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五个人。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愚公,一个遗男,还有他的三个子孙。

师:三个什么样的子孙?

生:三个会挑担的,“荷担者三夫。”

师:你们怎么知道愚公自己也参加了呢?

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是愚公率领了子孙去的。

师:啊,讲得真好!那请你再说说看,“遂率”前面省略了一个什么句子成分?

生:主语。

师:主语应该是什么?

生:愚公。

师:好!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主语补出来,人数很清楚,一共五个人。(计算人数,既是了解文章内容的需要——人少而移山,更见任务之艰巨——也是为了落实古汉语“”主语省略“的常识。)人物我们搞清楚了,下面再看看,这个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人而及事。但事在人为,知“事”正是为了识“人”。)


www.89xue.com

生:(齐声)移山。

师:这件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里找出句子来说明。

生:很难。文章里有“高万仞”、“方七百里”两句。“高万仞”就是很高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方圆面积七百里。山又高又大,很难移。

师:说得很好。移山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认识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是“轴心”所在,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心骨”。)接下来让我们根据这张人物表上出现的人物,来看看他们对待移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文章里有两个人讲的话差不多,你们看是谁啊?

生:愚公妻和智叟,他们两人的态度差不多。

师:差不多吧。好,我们就先把他们两个的话一起读一遍吧,比较比较,看看两人的态度究竟是不是一样。(“疑似之迹,不可不察”,教学中此类比较,最易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朗读)

师:想一想,他们的态度一样吗?

生:智叟讲愚公很笨,太不聪明了。愚公妻没有讲。

师:你再说说看,智叟讲的这个句子是怎样组织的?

生:倒装的。

师:那么不倒装该怎么说呢?

生:汝之不惠甚矣。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倒装吗?

生:强调愚公不聪明。

师:对,把“甚矣”提前,强调愚公不聪明到了极点。这句话愚公的妻子是不讲的。这里有一点不同。(不同之一:对愚公的看法不同。落实“倒装句”知识。)我们再来看一看称谓,愚公妻称愚公什么?

生:(齐声)君。

师:那么智叟称愚公——

生:(齐声)汝。

师:这两个词有区别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