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04-人教必修一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课文中筛选有用信息,并发挥想象,
对“大堰河”加深认识,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也能使学生把这篇较长的文
章读短,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中的第(2)点。同时也避免了就课本讲课文的简单枯燥乏味
。
2、教师:“既然是档案,照片必不可少。老师这儿有几副图片,你们帮我看看哪副图片
更符合大堰河的形象。”
依次投影四副母子图,最后将四副图定格在屏幕上,让学生讨论争鸣。
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会在第二副和第三副之间发生争议。
处理方法:发动学生进行争鸣。要求从文中找依据,言之有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对大堰河的认识由抽象的概念上升为具体的外
在形象。让学生在争鸣中进一步明晰大堰河形象。
(四)观看观看MTV 《懂你》
体会片中母亲的形象
教师:“分析了大堰河的形象后,让我们再感受另一分伟大的母爱,请欣赏《懂你》,大
家要注意画面中的故事。”
教师播放MTV 《懂你》片段,学生静静感受。教师也可用包含深情的语言叙说这一片段的
故事。
www.89xue.com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1、由大堰河这一特殊的母爱扩展到广泛的母爱,扩展到学生的内心
,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2、将学生由合作探究的热烈气氛过渡对感受母爱的深沉气氛
。
(五)诵读课文
让学生再读课文。同时投影要求:
1、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2、找出让你感动的语段,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学生任意挑选一段朗读,教师相机评价。必要时反复读,直至教师范读一段。
学生朗读后,教师可适时提问:“你读的这段是否让你想到自己的妈妈?能给大家介绍一
下你妈妈吗?”或“妈妈疼爱你吗?能给大家讲讲吗?”
之后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将最后一段中的“大堰河”换成“妈妈”,再反复读。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大堰河形象后,通过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并将作者对大
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再怀着这种感情去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
融入到课文中。
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可能会因为害羞不愿说自己母亲的事。
处理方法:教师要用诚意去打消学生害羞心理。
(六)课内(外)练笔
教师:“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