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5-人教必修一» 正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5-人教必修一

[11-18 04:28:19]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807
摘要: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诵读——美读——成诵。教学步骤:一、由写秋的诗句导入新课:(可用小黑板板书)(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5-人教必修一,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诵读——美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由写秋的诗句导入新课:(可用小黑板板书)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4)悲哉,秋之为气也。

(5)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要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文,回答: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笔下,秋的画面大都用一些怎样的意象来描绘,大都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怀?(明确:萧瑟、凄凉、冷落等等,表达一种:悲凉、寂寥、惆怅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伟大革命导师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www.89xue.com

二、学生朗读(可配音乐),整体感悟毛泽东的词给人一种怎样的风格?(明确:气势宏大,意境开阔,色彩艳丽等等)

三、听朗读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也就是抑扬顿挫,整体感悟,思考回答:这首词上下阕各侧重写了什么?(明确:板书:上阕写景——即湘江秋景,下阕叙事——追忆往事)

四、引导学生赏析上阕:思考: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总是悲凉的、伤感的,毛泽东在当时的背景下,途经长沙,在寒冷的深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面临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不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诗人笔下的湘江秋景图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一起来赏析。

1、学生思考讨论:“看”字领起了哪几句?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即哪些意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语言回答,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找出来,互相讨论一下,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可做总结)

明确:“看”字领起了七句。描写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鹰、鱼。作者从多个方面写景的手法叫“赋”:即铺陈排比的手法。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山——红,林——染,江——碧,舸——争,鹰——击,鱼——翔。用得好的词语有:“遍”点出“红”的 范围之广,“透”极写江水澄碧清澈见底,“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了出来,“击”写出了鹰在天空展翅高飞迅猛有力的情景,如果用“飞”就只写出了动作而不能突出其奋发有为的特征,“翔”本义是指鸟盘旋地飞,这里用来形容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松自如的神态,也写出了水的清澈,如果用“游”就没有这种效果。

2、作者写景的视野很开阔,同学们看一下作者写景的角度是怎样的?作者用了怎样的诗句来概括了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景物特点。

明确:(见板书),“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概括了景物的特点。它们总的特点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3、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总是悲凉的、伤感的,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这样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呢?(提示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

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广东、湖南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革命的大好形势,作者忆起往昔的与战友们在这里的战斗岁月(毛泽东曾经在长沙师范学校念书,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参加过反对军阀、反对封建的斗争),不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作者把这种心情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写下这首词。这正如王国维所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情景交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