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 正文

《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

[10-18 03:59:35]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409
摘要:主要字词句:从(使动用法)、目、翼(词类活用)、卻(通假字) 劳苦功高、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语)第5、6、7段:叙述宴会后的余事。主要写了:a.刘邦逃席,间道至军;b.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暗示着鸿门宴后的斗争结局;c.刘邦诛杀曹无伤,是故事的尾声,呼应开头。强调的字词句有:杓再拜(字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固定短语) 大王来何操?(疑问句宾语前置)第六步:归纳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项羽这一主人公,然后学生自己分析刘邦的性格。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文中具体事例的佐证、作者对他的态度、塑造人物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设计B1.教学设想本教案重点分。
《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主要字词句:从(使动用法)、目、翼(词类活用)、卻(通假字) 劳苦功高、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语)
第5、6、7段:叙述宴会后的余事。主要写了:a.刘邦逃席,间道至军;b.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暗示着鸿门宴后的斗争结局;c.刘邦诛杀曹无伤,是故事的尾声,呼应开头。
强调的字词句有:杓 再拜(字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固定短语) 大王来何操?(疑问句宾语前置)
第六步:归纳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项羽这一主人公,然后学生自己分析刘邦的性格。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文中具体事例的佐证、作者对他的态度、塑造人物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
设计B
1.教学设想
本教案重点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先明确项羽在鸿门宴上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刘邦对人才的论述、项羽本人的感慨,以及后人对项羽的认识,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在历史上的作用。最后谈谈自己对项羽的看法,写成短文。
2.导语设计
1949年,解放战争到了最后决战关头,4月26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得到这个胜利的消息,毛泽东同志乘兴挥毫,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号召全军将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沽名钓誉,并由此走上失败之路的。
3.教学要点
(1)通读全文,可借鉴设计A的有关内容。
(2)讨论主要人物——项羽。
第一步:项羽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并从文中找出佐证。
通过讨论明确:缺乏政治远见,沽名钓誉,为人不忍,刚愎自用,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答案不是惟一的,允许同学有不同认识,应鼓励学生展开争论,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第二步: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要点: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这一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围绕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展开,人物性格鲜明。②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是鸿门宴中最尖锐的矛盾,因此作者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成鲜明对照,如刘邦的虚伪狡诈,与项羽的直率粗犷。这一步应在分析项羽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第三步: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如何?
《史记·项羽本纪》中太史公曰: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将遂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及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第四步:项羽与刘邦在鸿门宴上的斗争结局除了人物性格上的因素之外,还有是否善用人才的区别。不妨听听刘邦是如何谈用人与成败的。
《史记·高祖本纪》: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善于用人,所以他成功了。而项羽正是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所以他失败了。可见能否善用人才对一个领袖人物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第五步:项羽本人又有何高见呢?请读读他的《垓下歌》便可见一斑。
第六步:后人对项羽的认识怎样?以下三首诗均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写起,但评价各异,试比较分析。
题乌江亭
杜 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