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离骚》第2课时 人教必修2» 正文

《离骚》第2课时 人教必修2

[11-08 03:38:42]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478
摘要:[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的6~12节,并初步背诵。 2.学习课文中托物陈辞,比兴达意的写法,了解课文中运用移情法而形成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3.鉴赏文中的精彩诗句。[教学过程] 一、检查1~5节的背诵 二、具体研习诗歌的6—12节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出示投影: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1)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2)如何才能实现此理想?诗中怎样阐发的? (3)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4)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后,明。
《离骚》第2课时 人教必修2,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的6~12节,并初步背诵。
      2.学习课文中托物陈辞,比兴达意的写法,了解课文中运用移情法而形成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3.鉴赏文中的精彩诗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1~5节的背诵
     二、具体研习诗歌的6—12节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出示投影: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1)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2)如何才能实现此理想?诗中怎样阐发的?
    (3)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4)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后,明确:
     (1)屈原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他希望国君能像尧、舜一样“耿介”即光明正大,“即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最终使国君能“及前王之踵武”,即赶上先王们的足迹。
(2)要想实现此理想,国君必须得“弃秽”“改乎此度”,即抛弃秽政,改变不合理的治国法度,也即应实行“美政”。他从“美政”的要求出发,托古喻今,在诗中一再称道尧舜等圣王(“众芳之所在”“遵道而得路”),否定桀纣等暴君(“昌被”而“窘步”)。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屈原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圣王,才能君临人间:“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上天无所偏私,只有“圣哲茂行”,才能“用此下士”。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3)屈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楚怀王时期,他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两项官职。三闾大夫掌管五族三姓(昭、屈、景)之事,屈原在这个职位上曾努力栽培王族子弟,希望他们成为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当他任职左徒时,更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所以屈原很想利用这些条件来实现他的远大政治理想,即首先使楚国富强壮大起来。于是,他“导夫先路”又“忽奔走以先后”,勇于担当振兴楚国的重任。
     (4)诗人面对着的楚国现实是:楚王的昏庸,“党人”的“偷乐”,“民生之多艰”,使楚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境。“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齎怒”“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在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正由于此,导致了诗人“美政”理想的幻灭。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楚国,不能顺应历史洪流前进以致必然崩溃的命运。
    (解说: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层次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便于抓关键句条理背诵)
     3.学生试背6—12节。
     三、品析诗歌艺术
    1.提问:在上一课时中,我们了解了屈原的高尚品质,那么,诗人是如何表现其品质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思考后明确:诗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很好地体现了诗人光辉俊洁的人格。用“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来装饰自己,比喻自己,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