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鸿门宴》第三课时复习» 正文

《鸿门宴》第三课时复习

[07-12 14:19:03]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339
摘要:www.89xue.com四、练习和作业1、完成“文言知识梳理”填空2、见资料★第四第五课时•高考链接(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难点】文言虚词、文言翻译【教学内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0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鸿门宴》第三课时复习,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www.89xue.com 四、练习和作业
1、完成“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2、见资料
★第四第五课时•高考链接(文言文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重点难点】文言虚词、文言翻译
【教学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0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0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移:改变
B.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讵:同“拒”,抵抗
C.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做边邑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图:考虑
02、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03、下列对原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因此得罪了秦晋二国。
B.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留下来的真正目的,是想以后伺机偷袭郑国,保卫郑国只是一个借口。
C.上述材料给我们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知人善谏的佚之狐、顾全大局的郑伯、清醒理智的晋文公。
D.虽与郑国结盟,但以后若能得到更大的利益,秦穆公一定会见利背盟,这充分反映了“春秋无义战”的历史事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鸿门宴》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