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1» 正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1

[07-12 14:55:12]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237
摘要: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c.比较。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d.形成表象。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1,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www.89xue.com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1.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积极探索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观察:

  ①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

  ②按要求分学具进,对特体形状的观察感知。

  ③感知物体特点时,对物体静止运动状态的观察。

  ④形成表家阶段对抽象图形的观察。

  ⑤联系实际环节中对身边物体形状的观察。

  操作:

  ①设疑激情环节的说学具。

  ②揭示概念后给名称说实物。

  ③感知物体特点时的摸、推、滚。

  ④搭积木。

  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如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用实物学具搭物体时的奇思异想:城堡、世贸大楼、五角大楼、大吊车、航空母舰……进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数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以组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本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五次合作交流的情境:第一次是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培学生学倾听别人的意思;第二次是按要求分学具和第五次搭积木──培养学生为集体承担不同任务的责任感和协调统一的能力;第三次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和第四次比较长方体和圆柱、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学者式的讨论反思。


上一页  [1] [2] 


Tag: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