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3» 正文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3

[05-10 02:48:54]   来源:http://www.89xue.com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833
摘要:7.练习:P69练一练T2提问:为什么后面两题,算式不同,结果却都是两位小数?[评:在前面一系列的铺垫之下,通过直观认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这几个过程,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较好地突破了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的一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了“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四)研究第三条材料:一间书房约9.83平方米1.提问:有9个书房这样大的场地,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如何列式?2.师:你还能很快地报出结果吗?那可以怎样算呢?3.。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3,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7.练习:P69练一练T2

  提问:为什么后面两题,算式不同,结果却都是两位小数?

  [评:在前面一系列的铺垫之下,通过直观认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这几个过程,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较好地突破了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的一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了“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研究第三条材料:一间书房约9.83平方米

  1.提问:有9个书房这样大的场地,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如何列式?

  2.师:你还能很快地报出结果吗?那可以怎样算呢?

  3.学生竖式计算,并板演两种竖式(一个是末尾对齐,一个是数位对齐)

  4.学生观察:这两种计算中。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5.提问:那么小数乘整数,我们该选择哪种对齐方式呢?为什么呢?

  [评:通过尝试——观察—比较——选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通常选择的是末尾对齐。]

  (五)研究第四条材料:一台笔记本电脑重约2.43千克

  1.出示问题:12台这样的电脑大约重多少千克?

  2.学生列式计算。

  3.板演:一种计算过程中有小数点,一种没有。

  4.观察:有何不同?你同意哪种?为什么?

  [评:再通过尝试——观察——比较——选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通常在计算的过程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

  (六)研究第五条材料:轮船行驶了1.15小时

  1.出示问题:每小时行驶12千米,共行了多少千米?

  2.学生解答,并指名板演。

  3.问:在这里需要注意什么?(小数末尾的O要划去)

  [评:通过尝试——观察,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整数,计算结果是小数,并且小数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要把其划去。]


www.89xue.com

   (七)发散性练习:

  1.将课前自己收集的小数拿出来,同桌之间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并用竖式进行计算。(观察几个学生的,再让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计算器计算32×19、38×16,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等)

  师: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点小数点,使它们还相等吗?试试看。

  [评:这组练习,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难点,同时,学生中所出现的“3.2×1.9=3.8×1.6”这一点法,为后面的小数乘小数做好了铺垫。]

   三、全课总结(略)

   [评析]

  1、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导入设计安排了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二、充分展开,理解方法

  例题教学放手让学生尝试,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交流比较,通过适时点拨,引导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学生根据小数单位、名数单位、积的变化规律、乘法的意义等多种方法去理解算理,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找出几种算法的共同点,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了思想方法。

   三、重在经历,领悟内涵

  学习重在过程,通过直观认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引领学生感悟内涵,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进一步体会“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练习题的设计有几个特点:一是题材比较宽广,二是联系生活实际,三是验证探索规律,通过练习学生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体会,加深算法理解,促进思维发展。

  整节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上一页  [1] [2] 


Tag: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