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07-12 15:41:59] 来源:http://www.89xue.com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328次
摘要: 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动一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信息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动一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优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 一、巧设铺垫,促进迁移;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三、综合运用,培养能力;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巧设铺垫 促进迁移 1.课件出示下图,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并说明自己的算法。
2.出示长8cm、宽5cm的长方形框架,请学生计算面积并说想法。
捏住长方形一组对角,向外拉,(教师演示,如下图)请同学们观察变化:
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方格纸上,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请学生数面积验证。
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了每个图形的面积,也可能采用割补的方法,将图2和图3右边凸出的部分割掉,补到左边凹陷的地方,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很快算出了它们的面积。
8×5=40(c㎡),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会发现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有学生可能认为面积不变,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也是40平方厘米;
有的可能认为面积变小了。
通过数方格,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c㎡,拉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小了。
教师适时引导,渗透转化思想,给同学以启示,为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的长方形和变化后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暂时不予评价。
学生通过数方格明确了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思考后说一说怎样进行探究。
独立探究:利用平行四边形纸板、剪刀等进行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熟悉的图形,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2.组织交流,共享成果
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转化前后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发现规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验证公式:把导入时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方格纸上,用实物投影仪显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动一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优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 一、巧设铺垫,促进迁移;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三、综合运用,培养能力;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巧设铺垫 促进迁移 1.课件出示下图,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并说明自己的算法。
8×5=40(c㎡),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Tag: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小数的意义教案2